搜索
首页 《送萧炼师入四明山》 迥出万物表,高栖四明巅。

迥出万物表,高栖四明巅。

意思:尉迟迥出万物表,高栖四明山山顶。

出自作者[唐]孟郊的《送萧炼师入四明山》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独鹤和高松为象征,表达了诗人的超脱尘世、追求自由的精神。 首句“闲于独鹤心,大于高松年”中,“闲”字点出了鹤的特性,鹤是闲云野鹤,自由自在,不受世俗束缚。“独鹤”则进一步强调了鹤的独立不倚,独来独往的特性。而“心”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追求和向往,他有着鹤一样的精神,向往自由,不拘于尘世。松树在古代诗词中常被用来象征坚贞高洁的品质,而“大”则表达了诗人对高松的敬仰,他视高松为年长有德的楷模,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力量。 “迥出万物表,高栖四明巅”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鹤的特性,鹤是天空的王者,高洁而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它栖息在四明巅,那是离尘世最远的地方,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超脱和自由。 “千寻直裂峰,百尺倒泻泉”两句描绘了周围环境的险峻和壮美,千寻直插云天的峰峦,百尺飞泻而下的泉水,这些都烘托出诗人内心的豪情壮志,他愿意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追求那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 “绛雪为我饭,白云为我田”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他以绛雪、白云为食,过着清净无为的生活,这正是诗人追求的精神境界。 “静言不语俗,灵踪时步天”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超脱尘世,他静言默语,不为俗事所扰,他追随着鹤和松的踪迹,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追求着内心的自由和超脱。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独鹤和高松为象征,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超脱尘世的情怀。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表现出自己内心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传达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闲于独鹤心,大于高松年。
迥出万物表,高栖四明巅。
千寻直裂峰,百尺倒泻泉。
绛雪为我饭,白云为我田。
静言不语俗,灵踪时步天。
作者介绍 孟郊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洛阳),后隐居嵩山。

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唐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

关键词解释

  • 四明

    读音:sì míng

    繁体字:四明

    意思:山名。在浙江省·宁波市西南。自天台山发脉,绵亘于奉化、慈溪、余姚、上虞、嵊县等县境。道书以为第九洞天,又名丹山赤水洞天。凡二百八十二峰。相传群峰之中,上有方石,四面如窗,中通日月星辰之光,故称

  • 万物

    读音:wàn wù

    繁体字:萬物

    英语:world

    意思:(万物,万物)

     1.统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易•干》:“大哉干元,万物资始。”
      ▶《史记•吕不韦列

  • 迥出

    读音:jiǒng chū

    繁体字:迥出

    意思:
     1.高耸貌。
      ▶南朝·梁元帝《巫山高》诗:“巫山高不穷,迥出荆门中。”
      ▶《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二年》:“﹝侯景﹞众见飞桥迥出,崩腾而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