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意思:溪水声便是广长舌,山色难道不是清净身。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赠东林总长老》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哲理和禅意的诗,它以自然景色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世界的理解。
首句“溪声便是广长舌”,诗人将溪流的潺潺声比作佛祖的慈悲之语,即“广长舌”,这是佛教中常用的象征手法。广长舌代表着佛的智慧和慈悲,能够覆盖一切,包容一切。诗人以此表达世界万物皆有佛性,皆可悟道。
第二句“山色岂非清净身”,诗人将山色比作清净的身躯,表达了山川大地也是佛的显现,也是悟道的载体。这里再次运用了象征手法,强调了自然界的神秘性和佛性。
第三句“夜来八万四千偈”,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夜晚的感悟,即八万四千偈。偈是佛教中常用的颂词,类似于诗歌。这里诗人用“八万四千”这个数字,表达了他夜晚对世界的深入思考和感悟之多。
最后一句“他日如何举似人”,诗人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许,即如何将这些感悟和体验分享给他人。这里诗人表达了他对悟道、传道的热忱,以及对未来传法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世界的理解,强调了自然界的神秘性、佛性的普遍性和悟道的必要性。同时,诗人也表达了他对未来传道的热忱和期待。这首诗充满了哲理和禅意,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