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僧归剡山》 木落归山路,人初刈剡田。

木落归山路,人初刈剡田。

意思:木落回到山路,人刚割削田。

出自作者[唐]贯休的《送僧归剡山》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游灵隐寺》,作者通过描绘游览灵隐寺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佛教的虔诚和对生活的思考。 首联“远逃为乱处,寺与石城连。”描绘了作者逃离战乱之地,来到灵隐寺的情景。这里与石城(即杭州)相连,环境清幽,远离战乱。作者通过这一描绘,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乱的痛恨。 颔联“木落归山路,人初刈剡田。”描绘了作者归山后的所见所感。木叶落尽,山路显得更加清晰;人们开始收割剡地的稻田,一片丰收的景象。这一描绘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风景的敏锐观察,也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 颈联“荒林猴咬栗,战地鬼多年。”进一步描绘了战后的荒凉景象,猴子在荒林中觅栗,战地上的累累白骨见证了岁月的无情。这一描绘既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也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珍视。 尾联“好去楞伽子,精修莫偶然。”作者鼓励自己要像楞伽子一样,专心修行,不要因为一时的困难而放弃。这一结尾既表达了对佛教的虔诚,也展示了作者坚韧不拔的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灵隐寺的游览,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对战争的痛恨,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以及对佛教的虔诚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些情感和思考通过诗人的描绘和表达,得以展现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远逃为乱处,寺与石城连。
木落归山路,人初刈剡田。
荒林猴咬栗,战地鬼多年。
好去楞伽子,精修莫偶然。
作者介绍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

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关键词解释

  • 归山

    读音:guī shān

    繁体字:歸山

    英语:return to the mountain

    意思:(归山,归山)

     1.谓退隐。
      ▶唐·白居易《早送举人入试》诗:“春深官又满,

  • 木落

    读音:mù luò

    繁体字:木落

    意思:树叶凋落。
      ▶晋·左思《蜀都赋》:“木落南翔,冰泮北徂。”
      ▶南朝·齐·王融《议给虏书疏》:“春草水生,阻散马之适;秋风木落,绝驱禽之欢。”
      ▶唐·李峤《与雍

  • 路人

    读音:lù rén

    繁体字:路人

    短语:生人 外人 闲人 局外人 陌路 异己 旁观者 陌生人

    英语:passerby

    意思:I

     1.指路上的行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