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尽力一问,维摩结舌无言。
意思:尽全力一问,维张口结舌不说话。
出自作者[宋]释慧远的《偈颂一百零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佛教中四大菩萨、维摩诘居士以及一些特殊象征物的描绘,同时也反映了佛教的一些哲学理念。
首先,诗中描述了文殊菩萨尽力一问,维摩诘居士无言以对的场景,这反映了佛教中“无我”的哲学理念。文殊菩萨是智慧的象征,他尽力一问,试图从维摩诘居士那里得到答案,但维摩诘居士却无言以对,这表明了佛教中的“无我”理念,即个人并不占据宇宙的中心,我们只是宇宙的一部分,我们的存在并不比其他事物更重要。
布袋和尚和饮光菩萨的描绘也反映了佛教中的无常和空的理念。布袋和尚通常被视为福气和好运的象征,他的形象落魄,象征着无常,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饮光菩萨则是光明和智慧的象征,他论劫坐禅,象征着空的理念,即一切都是空幻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鼻孔只在面上,口皮不离唇边。这句话描绘了鼻孔和嘴唇之间的空间,以及口和嘴唇之间的联系。这可能暗示了呼吸和语言之间的关系,呼吸是生命的源泉,而语言是表达思想、情感和智慧的工具。
四个合成两个,三钱置得一钱。这句话可能是在描述佛教中的四谛二谛理念。四谛是苦、集、灭、道,是佛教的基本理念;三钱置得一钱则可能是在强调真理的价值是超越表面的复杂性和混乱性的。
而今除本算利,且喜本利俱全。这句话可能是对佛教中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的描述。除去了原来的本钱和利益,现在又有了新的本钱和利益,这可能意味着在佛教的世界观中,我们的人生经历和智慧都是不断积累和增长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佛教中的四大菩萨、维摩诘居士以及一些特殊象征物,反映了佛教中的哲学理念和世界观。同时,这首诗也以一种幽默和讽刺的方式表达了对佛教中一些理念的独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