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石门》 乘秋更欲西山雨,一洗郊原晚稻香。

乘秋更欲西山雨,一洗郊原晚稻香。

意思:在秋季要再西山雨,一洗郊原晚稻香。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石门》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自然韵味和诗意盎然的诗歌。让我们一步步来赏析它: 首联“细草疏云一径凉,纵吟閒望兴何长。”描绘了环境背景,细草、疏云、凉爽的小径,勾勒出一幅宁静惬意的自然画卷。诗人在此环境中纵情吟咏,闲适望景,引发了浓厚的兴趣。 颔联“僧关入竹行随意,野茹持钱得满筐。”通过描绘僧侣随意行走于竹林之间,以及野外采菇满载而归的场景,进一步展现了自然、宁静的生活状态。 颈联“江腹远吞千壑翠,峡门高控两崖苍。”视角转换,描绘了壮丽的江河景色,江腹吞噬着千壑的翠绿,峡门高耸控制着两岸的苍茫,意象生动,气势磅礴。 尾联“乘秋更欲西山雨,一洗郊原晚稻香。”诗人希望通过秋天的雨水,洗涤郊原,让晚稻飘香。这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农业丰收的期盼,也给整首诗带来了清新的收尾。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诗中的意象生动,意境优美,充满了诗意。同时,诗人的情感也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细草疏云一径凉,纵吟閒望兴何长。
僧关入竹行随意,野茹持钱得满筐。
江腹远吞千壑翠,峡门高控两崖苍。
乘秋更欲西山雨,一洗郊原晚稻香。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西山

    读音:xī shān

    繁体字:西山

    意思:
     1.西方的山。
      ▶《易•随》:“王用享于西山。”引申为日入处。
      ▶汉·王粲《从军诗》之三:“白日半西山,桑梓有余晖。”
      ▶《文选•李密<陈情事表

  • 晚稻

    解释

    晚稻 wǎndào

    [late rice] 插秧期较晚或成熟期较晚的稻子

    十月熟者谓之晚稻。——宋· 沈括《梦溪笔谈》

    引用解释

    1.一种

  • 稻香

    读音:dào xiāng

    繁体字:稻香

    意思:
     1.稻穗的香气。
      ▶唐·温庭筠《京兆公池上作》诗:“稻香山色叠,平野接荒陂。”
     
     2.指稻穗发出香气。
      ▶唐·何扶《送阆州妓人归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