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依韵和原甫六月八日晓雨》 尘缨自可洁,何必念沧浪。

尘缨自可洁,何必念沧浪。

意思:尘缨自然可以清洁,为什么一定要念沧浪。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依韵和原甫六月八日晓雨》

全文赏析

这首诗《侵晓忽飞雨,飒然户庭凉》是一首对雨的赞美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的美丽和宁静,表达了诗人对雨的喜爱之情。 首联“侵晓忽飞雨,飒然户庭凉”,诗人用“侵晓”形容清晨时分突如其来的雨,给人一种清新、清爽的感觉。而“飒然”则描绘了雨后户庭的凉爽,营造出一种宁静、舒适的气氛。 颔联“滴阶初闻声,濯树暗有香”,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雨的美丽,通过描述雨滴落在台阶上发出的声音和洗涤树木的香气,展现了雨的柔和、清新和生机勃勃的特点。 颈联“吹烛焰闪闪,鸣鸡湿昂扬”,诗人通过描述雨中烛火的闪烁和鸡鸣时的湿润状态,进一步展现了雨的生动和活泼。 尾联“尘缨自可洁,何必念沧浪”,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雨的喜爱之情,认为雨水可以洗净尘埃,使人心情愉悦,无需再追求其他的东西。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激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雨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激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侵晓忽飞雨,飒然户庭凉。
滴阶初闻声,濯树暗有香。
吹烛焰闪闪,鸣鸡湿昂昂。
稍已便衣冠,喜气眉宇翔。
安然如涸鱼,呴沫久已望。
尘缨自可洁,何必念沧浪。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沧浪

    读音:cāng láng

    繁体字:滄浪

    英语:azure water

    意思:(沧浪,沧浪)

     1.古水名。有汉水、汉水之别流、汉水之下流、夏水诸说。
      ▶《书•禹贡》:“嶓冢导

  • 何必

    读音:hé bì

    繁体字:何必

    短语:何苦

    英语:there is no need

    意思:
     1.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年钧择贤

  • 尘缨

    读音:chén yīng

    繁体字:塵纓

    意思:(尘缨,尘缨)
    比喻尘俗之事。
      ▶《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昔闻投簪逸海岸,今见解兰缚尘缨。”
      ▶李周翰注:“尘缨,世事也。”
      ▶唐·白居

  • 自可

    读音:zì kě

    繁体字:自可

    意思:
     1.本来可以;自然可以。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宋·叶适《寄吕巽伯换酒亭》诗:“瑯琊初址未完牢,犹倚虚名用我曹。自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