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望江南/忆江南》 渰浸倒东篱。

渰浸倒东篱。

意思:云雾渐渐倒东篱。

出自作者[宋]康与之的《望江南/忆江南》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的诗,描绘了重阳节时节的雨中景象,以及人们在这种天气下的活动和情感。 首句“重阳日,四面雨垂垂。”就点出了主题,描绘了重阳节这一天,四面八方都是雨水,给人一种沉甸甸的感觉。这里,“垂垂”的描绘非常生动,仿佛可以感受到雨水的沉重和连续。 “戏马台前泥拍肚,龙山路上水平脐。”这两句描绘了人们在雨中的活动。戏马台是历史上的一个古迹,这里下雨导致地面泥泞不堪;而龙山路上的水则因为下雨而涨到了路中央,人们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涉水而行。这里的描绘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渰浸倒东篱。”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雨势之大,已经浸倒了篱笆,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茱萸胖,黄菊湿齑齑。”胖和湿形成对比,前者描绘了茱萸的饱满,后者则描绘了黄菊和齑齑的湿润。这种对比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落帽孟嘉寻蒻笠,漉巾陶令买蓑衣。”这两句描绘了人们在雨中的情感和行为。孟嘉因为雨大无法继续进行落帽之戏,于是寻找新的帽子;而陶令则因为下雨,需要买蓑衣以备不时之需。这两句充满了对雨的无奈和乐观,同时也展现了人们面对生活的态度。 最后,“都道不如归。”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对雨天的无奈和渴望回家的心情。人们都劝说不如回家,但实际上,这恰恰表明了人们对这种雨中生活的热爱和享受。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重阳节时节的雨中景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重阳日,四面雨垂垂。
戏马台前泥拍肚,龙山路上水平脐。
渰浸倒东篱。
茱萸胖,黄菊湿齑齑。
落帽孟嘉寻蒻笠,漉巾陶令买蓑衣。
都道不如归。
作者介绍
康与之字伯可,号顺庵,洛阳人,居滑州(今河南滑县)。生平未详。陶安世序其词,引与之自言:“昔在洛下,受经传于晁四丈以道,受书法于陈二丈叔易。”建炎初,高宗驻扬州,与之上《中兴十策》,名振一时。秦桧当国,附桧求进,为桧门下十客之一,监尚书六部门,专应制为歌词。绍兴十七年(1147),擢军器监,出为福建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桧死,除名编管钦州。二十八年,移雷州,再移新州牢城,卒。

关键词解释

  • 东篱

    读音:dōng lí

    繁体字:東籬

    英语:Dongli

    意思:(东篱,东篱)

     1.晋·陶潜《饮酒》诗之五:“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因以指种菊之处;菊圃。
      ▶唐·杨炯《

  • 渰浸

    引用解释

    犹淹没。 宋 欧阳修 《论水灾疏》:“窃以雨水为患,自古有之,然未有水入国门,大臣犇走,渰浸社稷,破坏都城者。”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献<秋霖赋>》:“ 徐仲谋 在 皇祐 中罢 广东 提刑,到闕时,京师多雨,遂献《秋霖赋》,其略曰:‘连乎七月八日,渰浸乎大田小田。’”

    读音:yǎn jìn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