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江心望彭泽作》 青山缺处大江奔,江口山颜见县门。

青山缺处大江奔,江口山颜见县门。

意思:青山缺口处长江投奔,江口县门见山颜。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江心望彭泽作》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首句“青山缺处大江奔”,以雄健的笔力描绘了大江奔腾的壮丽景象,同时点出了地理环境的特点。青山缺口处,大江奔涌而出,气势磅礴,给人以震撼之感。 次句“江口山颜见县门”,则进一步将视线拉近,描绘了江口山色的美景,同时也点明了诗人的位置。站在县门口,可以看到江口的山色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第三句“一世定无纡辔处”,纡辔指拉着马缰缓慢行走,这句话表达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决心一生不会有所拘束,要自由自在地生活。 最后一句“故应来此着琴尊”,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自由自在生活的具体落实,他要在这样的美景中,放置琴桌酒樽,享受生活的乐趣。 整首诗以壮美的山水风光为背景,表达了诗人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诗歌语言生动,意境开阔,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青山缺处大江奔,江口山颜见县门。
一世定无纡辔处,故应来此着琴尊。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江口

    读音:jiāng kǒu

    繁体字:江口

    短语:窗口 售票口 进水口 风口 井口 门口 海口 火山口 山口 出口 河口 出入口 坑口

    英语:estuary

    意思:<

  • 青山

    读音:qīng shān

    繁体字:青山

    意思:
     1.青葱的山岭。
      ▶《管子•地员》:“青山十六施,百一十二尺而至于泉。”
      ▶唐徐凝《别白公》诗:“青山旧路在,白首醉还乡。”
      ▶《四游记•玉

  • 大江

    长江 。《楚辞·九歌·湘君》:“望 涔阳 兮极浦,横 大江 兮扬灵。” 宋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 大江 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毛泽东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 钟山 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 大江 。”

    读音:dà jiāng

  • 县门

    读音:xiàn mén

    繁体字:縣門

    意思:(县门,县门)
    I
    古时守城之闸板,安装于内城门,无事则悬起,寇至则下之。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众车入自纯门,及逵市。县门不发。”
       ▶杜预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