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蔡子应郎中挽诗二首》 曲几团蒲分夜静,斜风细字寄情亲。

曲几团蒲分夜静,斜风细字寄情亲。

意思:曲几团蒲分夜静,斜风细字寄给亲朋。

出自作者[宋]李弥逊的《蔡子应郎中挽诗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表达了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无常和生命短暂的感慨。 首联“三生曾结在家因,半世相从渐老身”,诗人回顾了自己与伴侣的过去,他们曾经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了很长时间,经历了许多人生的起伏和变化。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也逐渐变老,这让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奈。 颔联“曲几团蒲分夜静,斜风细字寄情亲”,诗人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他坐在一张曲几上,手里拿着一本书或者笔,用斜风细雨般的文字表达对伴侣的思念之情。这一联充满了诗意的氛围,让人感到一种温馨和亲切。 颈联“伯牛命矣元非病,桑户嗟来已反真”,诗人开始对人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他提到伯牛的命运并非疾病,而是生命的无常和短暂。他感叹自己已经失去了曾经的纯真和真实,这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哀伤和无奈。 尾联“我亦无心趁哀乐,每怀前事一伤神”,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的感慨已经不再那么强烈了,他已经学会了接受生命的无常和短暂。但是每当回忆起过去的事情,他仍然会感到一种深深的悲伤和失落。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充满了诗意和哲理。它告诉我们生命无常、短暂,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同时也要学会接受生命的真实和真实的人生。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三生曾结在家因,半世相从渐老身。
曲几团蒲分夜静,斜风细字寄情亲。
伯牛命矣元非病,桑户嗟来已反真。
我亦无心趁哀乐,每怀前事一伤神。

关键词解释

  • 团蒲

    读音:tuán pú

    繁体字:團蒲

    意思:(团蒲,团蒲)
    即蒲团。用蒲草编织成的圆垫,多为僧人坐禅及跪拜时所用。后也作坐具。
      ▶宋·范成大《寄题毛君先生莲华庵》诗:“我衰无力供樵苏,尚能相伴煖团蒲。”
      

  • 细字

    读音:xì zì

    繁体字:細字

    意思:(细字,细字)
    小字。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养生》:“庾肩吾常服槐实,年七十余,目看细字,鬚髮犹黑。”
      ▶唐·韩愈《短灯檠歌》:“夜书细字缀语言,两目眵昏头雪

  • 寄情

    读音:jì qíng

    繁体字:寄情

    英语:lovemaking

    意思:寄托感情。
      ▶北齐·刘昼《新论•韬光》:“託性于山林,寄情于物外,非有求于人也。”
      ▶《北史•隐逸传•眭夸》:

  • 曲几

    读音:qǔ jǐ

    繁体字:曲幾

    意思:曲木几。古人之几多以怪树天生屈曲若环若带之材制成,故称。
      ▶宋·黄庭坚《以小团龙及半挺赠无咎并诗用前韵为戏》:“曲几团蒲听煮汤,煎成车声绕羊肠。”
      ▶宋·邵雍《初秋》诗:“

  • 分夜

    读音:fēn yè

    繁体字:分夜

    意思:半夜。
      ▶南朝·梁·钟嵘《诗品•总论》:“至使膏腴子弟,耻文不逮,终朝点缀,分夜呻吟。”
      ▶《北史•柳彧传》:“一日之内,酬答百司,至乃日旰忘食,分夜未寝,动以文簿,忧劳

  • 情亲

    引用解释

    1.亲人。《吕氏春秋·壹行》:“今行者见大树,必解衣悬冠倚剑而寝其下,大树非人之情亲知交也,而安之若此者,信也。” 南朝 宋 鲍照 《学古》诗:“北风十二月,雪下如乱巾,实是愁苦节,惆悵忆情亲。”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四折:“我对此景无箇情亲,怎不教痛心酸转添凄楚!” 鲁迅 《集外集拾遗·<所闻>》诗:“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