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龙池寺》 发轫资福山,弭辔龙池寺。

发轫资福山,弭辔龙池寺。

意思:发端资福山,消除缰绳龙池寺。

出自作者[宋]喻良能的《龙池寺》

全文赏析

这首诗《发轫资福山,弭辔龙池寺》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细腻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首句“发轫资福山”点明了诗人出发的目的地——资福山。这一句为读者勾勒出山的轮廓,仿佛一幅山水画。而“发轫”一词,则暗示了诗人即将踏上一段旅程。 “弭辔龙池寺”则进一步描述了诗人抵达目的地后的情景,马匹被牵进寺院,暗示着诗人在此处稍作停留。 “杪春新雨足,老红围穉翠”两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新雨充足,老树上的叶子在雨水的滋润下变得更加鲜亮,红绿相间,生机勃勃。而“老红”和“穉翠”这两个词语巧妙地表达了季节的变化,同时也赋予了自然景色一种生命的力量。 “溪流素縠寒,山色青罗腻”两句继续描绘山水景色。溪流清澈,带着一丝寒意,山色青翠,如同一块细腻的绿色绸缎。这两句诗将自然景色描绘得生动而细腻,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拄颊坐移晷,此意谁能会”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感受。他坐在这里观赏风景,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这种闲适的意境,只有他自己能够领会。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也流露出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细腻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许多优美的词语和生动的比喻,使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启示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发轫资福山,弭辔龙池寺。
杪春新雨足,老红围穉翠。
溪流素縠寒,山色青罗腻。
拄颊坐移晷,此意谁能会。

关键词解释

  • 龙池

    读音:lóng chí

    繁体字:龍池

    意思:(龙池,龙池)

     1.琴底的二孔眼之一。上孔曰龙池,下孔曰凤沼。
      ▶宋·赵希鹄《洞天清录•古琴辩》:“雷·张制槽腹有妙诀,于琴底悉洼,微令如仰瓦,盖谓于龙池凤沼

  • 发轫

    引用解释

    1.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借指出发,起程。《楚辞·离骚》:“朝发軔於 苍梧 兮,夕余至乎 县圃 。” 朱熹 集注:“軔,搘车木也,将行则发之。”《淮南子·兵略训》:“故得道之兵,车不发軔,骑不被鞍。” 唐 杜甫 《昔游》诗:“余时游名山,发軔在远壑。” 明 徐霖 《绣襦记·结伴毘陵》:“赴京都,已发軔,亲友皆无贐。” 雷昭性

  • 资福

    读音:zī fú

    繁体字:資福

    意思:(资福,资福)
    取福;求福。
      ▶清·金埴《巾箱说》:“然往往验之,年丰家给,相与榷其余财以资福。”

    解释:1.取福;求福。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