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掩山斋看古经,但矜猿鹤事高情。
意思:长期掩盖山斋看古经,但怜悯猿鹤事高情。
出自作者[宋]邢仙老的《诗赠晚学李君》
全文赏析
这首诗《久掩山斋看古经,但矜猿鹤事高情》是一首描绘隐居山林生活的诗篇,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鄙夷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首联“久掩山斋看古经,但矜猿鹤事高情”,诗人描述了自己在深山老林中掩藏的居所,长时间以来独自研读古代经典,与猿鹤为伍,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的淡漠。这里的“古经”可以理解为古代的道德、哲学和艺术经典,是诗人追求的精神寄托。
颔联“炉中且喜丹砂死,岩下近闻朱草生”,描绘了山中生活的另一面,诗人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和对奇异植物的发现。炼丹砂是古代道家追求长生的方法之一,而朱草则是传说中的神奇植物。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颈联“堪鄙尘寰驰妄理,莫教流俗听希声”,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鄙夷和对超凡脱俗的追求。这里,“驰妄理”可以理解为尘世中虚妄、浮躁的道理,“流俗”则是指一般人的看法和声音。诗人认为这些都应该被鄙弃,只有自己独守高洁,不被流俗所理解。
尾联“清溪有路无人识,独弄沧浪一濯缨”,描绘了诗人独自在清溪边濯缨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追求。这里的“清溪”象征着自然之美,“沧浪”则是指清澈的河水,“濯缨”则是出自《孟子》的典故,表示洗去尘世烦恼,回归自然本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隐居山林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诗中充满了对尘世纷扰的鄙夷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