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江城秋思》 明时不见投簪客,落尽西风紫菊花。

明时不见投簪客,落尽西风紫菊花。

意思:明时不见投替客人,落尽西风紫菊花。

出自作者[宋]夏竦的《江城秋思》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身处远离故乡的泽国(水乡)秋景的诗,表达了诗人内心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句“泽国迢迢枕海涯,眼前归思乱如麻”直接点明诗人所处的环境和诗人内心的纷乱。“泽国”是水乡水国的意思,这里指远离故乡的诗人所处之地。“枕海涯”则进一步描绘了此地无边无际,仿佛是靠大海边绵延的样子。而“归思乱如麻”则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如同乱麻,难以平静。 “清秋泉石无多地,残日楼台有几家。”描绘了诗人所处之地秋天的景色,但并非繁华的城市,而更多的是清幽的泉石。这更加强了诗人思乡之情。“残日楼台有几家”则描绘出一种孤寂和落寞之感,似乎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两岸早霜红橘柚,半汀残雨老蒹葭。”这句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红橘柚和老蒹葭形成鲜明的对比,橘柚成熟时的鲜艳色彩和蒹葭的苍老景象形成对比,进一步表达了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最后,“明时不见投簪客,落尽西风紫菊花。”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投簪客(即辞官归隐的人)的羡慕。诗人似乎在感叹自己的命运,无法像投簪客一样辞官归隐,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远离故乡的水乡秋景和表达诗人内心的思乡之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敏锐的观察力。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命运的无奈,使得这首诗更加具有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泽国迢迢枕海涯,眼前归思乱如麻。
清秋泉石无多地,残日楼台有几家。
两岸早霜红橘柚,半汀残雨老蒹葭。
明时不见投簪客,落尽西风紫菊花。
作者介绍
夏竦(985年—1051年),字子乔。别称夏文庄、夏英公。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北宋大臣、古文字学家,夏承皓之子。初谥“文正”,后改谥“文庄”。

夏竦以文学起家,曾为国史编修官,也曾任多地官员,宋真宗时为襄州知州,宋仁宗时为洪州知州,后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等职。由于夏竦对文学的造诣很深,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流传于后世。

关键词解释

  • 明时

    读音:míng shí

    繁体字:明時

    意思:(明时,明时)

     1.阐明天时的变化。
      ▶《易•革》:“君子以治厤明时。”
      ▶孔颖达疏:“脩治厤数以明天时也。”
      ▶南朝·梁·陆倕《新刻

  • 西风

    读音:xī fēng

    繁体字:西風

    英语:west wind

    意思:(西风,西风)

     1.西面吹来的风。多指秋风。
      ▶唐·李白《长干行》:“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 菊花

    读音:jú huā

    繁体字:菊花

    英语:chrysanthemum

    意思:
     1.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有柄,卵形,边缘有缺刻或锯齿。秋季开花。品种很多。供观赏,有的品种可入药。
      ▶南朝

  • 不见

    读音:bú jiàn

    繁体字:不見

    短语:掉 丢失 不翼而飞 遗失 丢 散失 丢掉 少

    英语:not see

    意思:(不见,不见)

     1.看不到。

  • 投簪

    读音:tóu zān

    繁体字:投簪

    意思:丢下固冠用的簪子。比喻弃官。
      ▶晋·陆机《应嘉赋》:“苟形骸之可忘,岂投簪其必谷。”
      ▶《云笈七籤》卷一•七:“粗得山水,便投簪高迈。”
      ▶明·陈汝元《金莲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