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尝已佩真形,绀发朱颜骨气清。
意思:先生曾已出真形,田甜发朱颜骨气清。
出自作者[唐]徐铉的《赠王贞素先生》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通过对诗人所描绘的“先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这位隐士的敬仰和怀念之情。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赏析这首诗。
首先,诗的开头就描绘了“先生”的形象,他身佩真形,面色红润,骨气清秀,这不仅描绘了他的外在形象,也暗示了他的内在品质。接着,“道秘未传鸿宝术”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这位隐士深藏不露、不轻易传授道术的敬仰之情。
“院深时听步虚声”一句,描绘了一个神秘而幽静的环境,进一步烘托了隐士的超凡脱俗。步虚声,通常是指道士诵经的声音,在这里暗示了隐士的修行之深。
“辽东几度悲城郭,吴市终应变姓名。”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的离去感到悲痛,同时也表达了对隐士不畏艰难、勇于改变自己命运的敬佩。辽东和吴市都是古代隐居的地方,这里隐喻了隐士的归隐之路并不容易。
“三十六天皆有籍,他年何处问归程。”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隐士未来的担忧和关心,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隐士的深深怀念。三十六天是道教神话中天界的代称,这里暗示了天界是有记录的,隐居并非逃避现实,而是另一种形式的修行。而问归程,则表达了对隐士未来的不确定和关心。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隐士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敬仰和对人生选择的尊重。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