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织女赠牵牛诗》
宁遽道阳春。
宁遽道阳春。
意思:
宁赶紧道阳春。
出自作者[南北朝]沈约的《织女赠牵牛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对着明镜,用红妆点缀容颜的场景。诗中的“红妆”与“明镜”两个意象,既描绘了女子的美丽,又反映了她的孤独。女子虽然用红妆点缀,但是却是为了离别之人,表现出她对离别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往秋虽一照,一照复还尘”等语句也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女子梳妆的场景描绘,表现了她对离别之人的思念和时间的流逝之感,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相关句子
客有歌阳春,阳春在石城。
-- 出自《石城乐》作者:[明]阮自华
阳春和气动。
-- 出自《公宴诗》作者:[魏晋]阮瑀
浩浩阳春发。
-- 出自《歌》作者:[汉]张衡
阳春无不长成。
-- 出自《大墙上蒿行》作者:[魏晋]曹丕
阳春孟春月。
-- 出自《代堂上歌行》作者:[南北朝]鲍照
贤轨宁遽倾,休风修潜移。
-- 出自《访张宣公书院》作者:[宋]赵汝譡
睇晃不告劳,瞻途宁遽远。
-- 出自《和南海王殿下咏秋胡妻诗① 其五》作者:[南北朝]王融
吾道倘有待,穷通宁遽忧。
-- 出自《早秋感怀》作者:[宋]张耒
要路争先宁遽福,从来率野屈吾曹。
-- 出自《平生》作者:[宋]张耒
得道阳来得道阳。
-- 出自《得道阳》作者:[元]王哲
闻道阳都女,连娟耳细长。
-- 出自《怀仙三首》作者:[唐]陆龟蒙
谁知缇室动葭灰,总道阳从九地回。
-- 出自《小至日书》作者:[宋]方回
问春何事春将老,春不语、春恨难平。
-- 出自《风入松·小楼春映远山横》作者:[宋]韩淲
年少逢春不惜春,惜春还是白头人。
-- 出自《晚春》作者:[宋]叶茵
依春无语,肠断春归路。
-- 出自《点绛唇 饯春》作者:[近代]王鹏运
秾艳娇春春婉娩。
-- 出自《蝶恋花·秾艳娇春春婉娩》作者:[宋]王采
人不负春春自负。
-- 出自《玉楼春》作者:[宋]辛弃疾
有人春睡熟,有人春睡熟。
-- 出自《东坡引·花梢红未足》作者:[宋]辛弃疾
今岁春迟,去年春早。
-- 出自《感皇恩·急管度青枝》作者:[宋]韩淲
诗句原文
红妆与明镜。
二物本相亲。
用持施点画。
不照离居人。
往秋虽一照。
一照复还尘。
尘生不复拂。
蓬首对河津。
冬夜寒如此。
宁遽道阳春。
初商忽云至。
暂得奉衣巾。
施衿已成故。
每聚忽如新。
作者介绍
沈约简介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宋、齐、梁朝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
沈约是齐、梁文坛的领袖,学问渊博,精通音律,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以平、上、去、入四声相互调节的方法应用于诗文,避免八病,这为当时韵文的创作开辟了新境界。其诗与王融诸人的诗皆注重声律、对仗,时号“永明体”,是从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著作有《宋书》、《沈隐侯集》辑本二卷。又曾著《四声谱》、《齐纪》等,已佚。
关键词解释
阳春
读音:
yáng chūn
繁体字:
陽春
英语:
spring
意思:
(阳春,阳春)
1.春天;温暖的春天。
▶《管子•地数》:“君伐菹薪,煮泲水为盐,正而积之三万钟,至阳春,
阳春详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