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谢杨履道送银茄四首》 待得银包已成榖,更当乞种过江南。

待得银包已成榖,更当乞种过江南。

意思:待得银包已成成因,另外当请求种过江南。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谢杨履道送银茄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农事,通过描绘收割露水的场景,表达了农夫对丰收的期待和对未来的希望。 首句“畦丁收尽垂露实”,描绘了农夫们正在收割露水中的果实,这里的“垂露实”可能是指一种特殊的作物,如露水果或某种特殊的蔬菜。这一句透露出一种辛勤耕耘后的满足和喜悦,同时也展示了农夫们对丰收的期待。 “叶底犹藏十二三”则描绘了农夫们收割后的场景,虽然大部分果实已经收完,但在叶子底下,仍藏着一些未被发现的“十二三”,这可能意味着还有一些小的果实还在生长,暗示着农夫们辛勤的劳动并没有白费。 “待得银包已成榖”一句,描绘了农夫们对未来的期待。他们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银包已成榖”,也就是那些小的果实会成长为成熟的谷物。这不仅是对丰收的期待,也是对勤劳努力的回报的信心。 最后,“更当乞种过江南”一句,表达了农夫们对未来的希望和计划。他们希望在江南地区能得到更多的种子,以便在来年能有更好的收成。这不仅是对未来的期待,也是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土地的深深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农事场景,表达了农夫们对丰收的期待和对未来的希望,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土地的深深热爱。这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情味的诗,让人感受到了农耕生活的艰辛和喜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畦丁收尽垂露实,叶底犹藏十二三。
待得银包已成榖,更当乞种过江南。
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关键词解释

  • 银包

    读音:yín bāo

    繁体字:銀包

    意思:(银包,银包)
    犹钱包。
      ▶许地山《人非人》:“五个人把可为底长褂子剥下来,取下他一个大银表,一枝墨水笔,一包银包。”

    解释:1.犹钱

  • 江南

    读音:jiāng nán

    繁体字:江南

    英语:south of the River

    意思:
     1.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各时代的含义有所不同:汉以前一般指今湖北省·长江以南部分和湖南省、江西省一带;后

  • 待得

    读音:dài de

    繁体字:待得

    意思:等到。
      ▶宋·孙光宪《生查子》词:“待得没人时,偎倚论私语。”
      ▶宋·范成大《元日马上二绝》之二:“待得江风欺老病,何如闲健一蓑归。”
      ▶宋·辛弃疾《江神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