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香》 怜君亦是无端物,贪作馨香忘却身。

怜君亦是无端物,贪作馨香忘却身。

意思:怜君也是无端物,贪婪作馨香忘了自己。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香》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一种深情的,略带讽刺的笔触,描绘了一种被贪欲所迷惑的生活方式。 首句“沈水良材食柏珍”,沈水是一种香木,而良材则是形容其品质优良。这里诗人用沈水这样的香木来比喻那些被贪欲驱使的人,他们像食物柏珍一样,被贪婪所吸引。柏珍是一种珍贵的食品,这里用来象征那些人追求的物质财富和享乐生活。 “博山烟暖玉楼春”,博山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香炉,这里用来象征奢华的生活。玉楼则象征着华丽的宫殿,春则象征着生机和希望。这句诗描绘了那些人沉浸在这种奢华生活中,享受着生活的美好。 “怜君亦是无端物,贪作馨香忘却身”,这是诗的精华所在。诗人以一种怜悯和讽刺的语气,描绘了那些人就像是无端的物品,被贪婪驱使,忘记了自身的存在。他们像是对香味有着贪欲的物品一样,被贪欲所控制,忘记了生活的本质和自身的价值。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被物质生活和贪欲所迷惑的生活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深深忧虑和批判。它提醒我们,生活不仅仅是追求物质享受,更重要的是要保持自我,珍惜自己的存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沈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烟暖玉楼春。
怜君亦是无端物,贪作馨香忘却身。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馨香

    读音:xīn xiāng

    繁体字:馨香

    短语:芬芳 芳香

    英语:fragrance

    意思:
     1.散播很远的香气。
      ▶《国语•周语上》:“其德足以昭其馨香,

  • 无端

    读音:wú duān

    繁体字:無端

    短语:无缘无故

    英语:for no reason

    意思:(无端,无端)

     1.没有起点;没有终点。
      ▶《管子•幼

  • 忘却

    读音:wàng què

    繁体字:忘卻

    短语:忘 忘本 淡忘 数典忘祖

    英语:(v) forget, usually only used in writing

    意思:(忘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