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李端明知河中府》 才业人终服,聪明帝所闻。

才业人终服,聪明帝所闻。

意思:才学人一服,聪明皇帝所听到。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送李端明知河中府》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酬王补阙惠言及张主簿崇文》。这首诗的作者通过描绘和赞美古代贤臣的卓越才能和崇高品德,表达了对当前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的欣慰和对未来繁荣昌盛的期待。 首联“才业人终服,聪明帝所闻。来希段干木,去识大冯君。”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贤臣才艺和智慧的赞美,以及对他们的敬仰之情。其中,“来希”和“去识”分别指古代的段干木和大冯君,他们都是贤臣名士,为当时社会所推崇。作者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对这些贤臣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当前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的欣慰。 颔联“金络鸣津口,朱旗颭雁群。”描绘了古代贤臣出征时的壮丽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敬仰和赞美之情。其中,“金络鸣津口”描绘了战马出征时的雄壮场景,“朱旗颭雁群”则描绘了军队行进时的威武气势。这些诗句生动地表现了古代贤臣的英勇形象和高尚品质。 颈联“山河虞旧国,箫鼓汉横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贤臣功绩的赞美和对当前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的欣慰。其中,“山河”指古代的虞国,“箫鼓”则指古代的横汾宴会,这些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贤臣功绩的赞美和对当前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的欣慰。 尾联“古堞临秋月,高楼等白云。”描绘了古代城楼和楼阁在秋月和白云中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贤臣功绩的怀念和对未来繁荣昌盛的期待。“古堞”和“高楼”等意象,也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文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贤臣的赞美和敬仰,表达了作者对当前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的欣慰和对未来繁荣昌盛的期待。同时,这首诗也通过对历史文化的敬仰和怀念,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责任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才业人终服,聪明帝所闻。
来希段干木,去识大冯君。
金络鸣津口,朱旗颭雁群。
山河虞旧国,箫鼓汉横汾。
古堞临秋月,高楼等白云。
应同羊叔子,缓带隔嚣氛。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聪明

    读音:cōng míng

    繁体字:聰明

    短语:精明能干 小聪明 智 足智多谋 隽 明白 耳聪目明 灵性 灵气 颖慧 大智若愚

    英语:intelligent

    意思:

  • 才业

    读音:cái yè

    繁体字:才業

    意思:(才业,才业)
    才学。
      ▶宋·王禹偁《与冯伉书》:“虽某之名位才业,望忠州,赞皇也远矣,而閤下读书为文,立身行事,岂不知吉甫、僧孺之为人乎?”宋·苏舜钦《维舟野步呈子履》诗:

  • 所闻

    读音:suǒ wén

    繁体字:所聞

    意思:(所闻,所闻)
    所听到的;所知道的。
      ▶《商君书•更法》:“夫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
      ▶《汉书•刘向传》:“臣幸得託肺附,诚见阴阳不调,不敢不通所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