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姑苏杂咏 甫里即事四首》 丫头两桨休去,为唱吴侬棹歌。

丫头两桨休去,为唱吴侬棹歌。

意思:丫头两桨休去,为倡导吴侬棹歌。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姑苏杂咏 甫里即事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上渔民生活场景,通过对渔船、估客、山峦、风雨、饥蟹、黠禽、桨声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渔民生活的艰辛与乐趣。 首句“江上渔郎晚祭,津头估客朝过”点明了时间和地点,描绘了渔民在傍晚进行祭神仪式,而商贾客则在早晨经过这个渡口。这两句为整首诗定下了悠远而富有生机的基调。 “钟边山近水近,篷底风多雨多”两句描绘了渔船在江上的生活环境。渔船在渡口边,山和水都近在咫尺,风雨多是在渔船摇摆的篷底发生。这里既描绘出了环境的艰苦,也描绘出了渔民生活的真实状态。 “饥蟹衔沙落簖,黠禽映竹窥罗”两句描绘了渔民生活中的日常景象。饥蟹落入渔网,黠禽映着竹林窥探渔网,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渔民生活的乐趣和艰辛。 最后,“丫头两桨休去,为唱吴侬棹歌”两句描绘了渔民的生活状态和情感表达。桨声悠悠,渔歌悠扬,表现出渔民的乐观和豁达。同时,也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渔民生活的艰辛与乐趣,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动物形象,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具有深刻的生态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江上渔郎晚祭,津头估客朝过。
钟边山近水近,篷底风多雨多。
饥蟹衔沙落簖,黠禽映竹窥罗。
丫头两桨休去,为唱吴侬棹歌。
¤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吴侬

    读音:wú nóng

    繁体字:吳儂

    意思:(吴侬,吴侬)
    吴地自称曰我侬,称人曰渠侬、个侬、他侬。因称人多用侬字,故以“吴侬”指吴人。
      ▶唐·刘禹锡《福先寺雪中酬别乐天》诗:“才子从今一分散,便将诗咏向吴侬。”

  • 丫头

    读音:yā tou

    繁体字:丫頭

    短语:婢 丫鬟 侍女

    英语:girl

    意思:(丫头,丫头)

     1.谓头梳丫髻髮式。
      ▶唐·刘禹锡《乐天寄忆旧游

  • 棹歌

    读音:zhào gē

    繁体字:棹歌

    意思:亦作“櫂歌”。
     
     1.行船时所唱之歌。
      ▶汉武帝《秋风辞》:“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南朝·梁·丘迟《旦发渔浦潭》诗:“櫂歌发中流,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