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望湖亭》 亭边杨柳水边花,落日行人正忆家。

亭边杨柳水边花,落日行人正忆家。

意思:亭边杨柳岸边花,落日行人正忆家。

出自作者[明]王稚登的《望湖亭》

全文赏析

这首诗《亭边杨柳水边花,落日行人正忆家。不及江南湖上寺,木兰舟里载琵琶》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抒发了深深的思乡之情。 首句“亭边杨柳水边花”,诗人以杨柳和花为描绘对象,展现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亭边的杨柳依依,水边的花朵绽放,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同时,这也为后面的思乡之情提供了背景,使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第二句“落日行人正忆家”,诗人通过描述落日这一典型的黄昏景象,表达了游子在外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落日意味着一天的结束,而游子却仍在外漂泊,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而“正忆家”三字,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第三句“不及江南湖上寺,木兰舟里载琵琶。”诗人通过对比江南的湖上寺庙和游子所在之地,进一步强化了思乡之情。诗人希望自己能像在江南湖上寺庙那样,乘着木兰舟,载着琵琶,回到家乡。这里诗人运用了琵琶的意象,琵琶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国乐器,常常与思乡之情紧密相连。 整首诗以杨柳、花、落日、寺庙、木兰舟、琵琶等意象,描绘出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和思乡之情相互交织的画面。诗人通过简洁明快、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思乡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它以简洁明快、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了游子在外漂泊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亭边杨柳水边花,落日行人正忆家。
不及江南湖上寺,木兰舟里载琵琶。
作者介绍
王稚登是明朝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清新自然,富有情感色彩,被誉为“江南诗派”代表之一。同时,他还是一位文化人、教育家,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以下是对王稚登的评价:
诗歌天才:王稚登的诗歌作品给人以自由、清新、自然的感觉,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诗歌风格自由奔放,常常运用对比、夸张等手法,表现出了强烈的情感和生命力。
教育家:王稚登也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他主张崇尚天人合一的教育,认为不仅要注重智慧的培养,还要重视心灵的培养。他在教育理念方面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王稚登在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他的成就不仅体现了个人天赋的优异,也反映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热爱。王稚登是一位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知名人物,他在承传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解释

  • 杨柳

    解释

    杨柳 yángliǔ

    (1) [poplar and willow]∶杨树和柳树的合称

    (2) [willow]∶专指柳树

    杨柳岸晓风残月。——宋· 柳永《雨霖铃》

    (3) 古曲名,即&l

  • 落日

    读音:luò rì

    繁体字:落日

    英语:setting sun

    意思:夕阳。亦指夕照。
      ▶南朝·宋·谢灵运《庐陵王墓下作》诗:“晓月发云阳,落日次朱方。”
      ▶唐·杜甫《后出塞》诗之

  • 人正

    读音:rén zhèng

    繁体字:人正

    意思:即人元。
      ▶夏历的岁首。
      ▶汉·班固《白虎通•三正》:“十三月之时,万物始达,孚由而出,皆黑,人得加功,故夏为人正,色尚黑。”

    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