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家不解种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意思:山家不理解种庄稼,衣食年年在春雨。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采茶词》
全文赏析
这首诗《雷过溪山碧云暖,幽丛半吐枪旗短》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山中生活的诗,通过对溪山、云暖、幽丛、银钗女儿、清香等自然和人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美景和山中生活的赞美之情。
首句“雷过溪山碧云暖,幽丛半吐枪旗短”描绘了雷声过后,溪边的山峦上,碧云弥漫,显得格外温暖。而深山中的一片片竹林,像半露的枪旗一样,显得生机勃勃。这两句诗以动衬静,通过雷声和云暖的描绘,突出了山中的幽静和竹林的生机。
“银钗女儿相应歌,筐中摘得谁最多?”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生活,银钗女儿们欢快地唱歌,在竹林中采摘着什么。后一句设问“筐中摘得谁最多?”,引出了山中采摘活动,表现了山中人民的勤劳和纯朴。
“归来清香犹在手,高品先将呈太守”这两句诗描绘了采摘的物品——竹笋,清香犹在,主人公将最好的竹笋献给了太守。这表现了主人公的热情好客和山里人民的淳朴。
“竹炉新焙未得尝,笼盛贩与湖南商”两句诗写出了主人公的美好愿望,希望竹炉新焙的竹笋能够尝到,同时也表达了对湖南商人的欢迎和期待。然而现实可能是“山家不解种禾黍”,山中人民以种竹笋为主业,这表现出山中的特殊环境和经济状况。
最后“衣食年年在春雨”一句,既是对前面描述的总结,也是对整首诗的升华。春雨是山村的重要资源,也是他们生活的保障,年年耕耘在春雨中,构成了他们生活的主题。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山中美景和山中人民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淳朴民风的向往。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民间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