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新馆》 曾为白社羁游子,今作朱门醉饱身。

曾为白社羁游子,今作朱门醉饱身。

意思:曾为白社羁游子,现在做朱门醉饱自己。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题新馆》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曾经的游子,如今成为朱门酒肉之徒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对社会地位和贫富差距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贫寒人士的同情和关怀。 首联“曾为白社羁游子,今作朱门醉饱身”,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前后的生活状态和处境的变化。白社指的是平民社会,朱门则是权贵之家。诗人曾是平民社会的游子,如今却成为权贵之家的酒肉之徒,表现了社会的阶级分化和贫富差距。 颔联“十万户州尤觉贵,二千石禄敢言贫”,通过数字对比,进一步表现了社会的贫富差距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十万户州的高贵生活与二千石的微薄俸禄形成鲜明对比,诗人敢言贫穷,表现了他对自己的处境有着清醒的认识。 颈联“重裘每念单衣士,兼味常思旅食人”,通过对贫寒人士的同情和关怀,展现了诗人的善良和人性。他穿着重裘时常常想起那些只穿单衣的人,享受美食时也会想到那些旅途劳累、食物匮乏的人,表现了他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同情。 尾联“新馆寒来多少客,欲回歌酒暖风尘”,通过对新馆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和无奈。新馆寒来,多少客人来到这里,诗人想用歌酒来温暖这风尘仆仆的生活,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无奈和自我安慰。 整首诗通过对比、数字、描绘等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和思考,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贫寒人士的同情和关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曾为白社羁游子,今作朱门醉饱身。
十万户州尤觉贵,二千石禄敢言贫。
重裘每念单衣士,兼味常思旅食人。
新馆寒来多少客,欲回歌酒暖风尘。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白社

    读音:bái shè

    繁体字:白社

    意思:
     1.地名。在河南省·洛阳市东。
      ▶晋·葛洪《抱朴子•杂应》:“洛阳有道士董威辇常止白社中,了不食,陈子叙共守事之,从学道。”亦见《晋书•隐逸传》。
      ▶唐·吴

  • 朱门

    读音:zhū mén

    繁体字:朱門

    英语:vermilion gates; red-lacquered doors of wealthy homes

    意思:(朱门,朱门)
    红漆大门。指贵族豪富之家

  • 游子

    读音:yóu zǐ

    繁体字:游子

    短语:客 行人 行者 行旅

    英语:man travelling in a place far away from home

    意思:(参见游

  • 羁游

    读音:jī yóu

    繁体字:羈游

    意思:(羁游,羁游)
    亦作“羇游”。
     羁旅无定。
      ▶唐·元稹《诲侄等书》:“吾窃见吾兄自二十年来,以下士之禄,持窘绝之家,其间半是乞丐羇游,以相给足。”
      ▶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