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道矩红梨花二首》 蜀江新锦濯朝阳,楚国织腰傅薄妆。

蜀江新锦濯朝阳,楚国织腰傅薄妆。

意思:蜀江新锦在朝阳,楚国织腰贴薄妆。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和道矩红梨花二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织锦与花儿的诗,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蜀江新锦濯朝阳”,这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蜀江新织的锦缎比作在朝阳下濯洗的绮丽景象,既描绘了锦缎的艳丽,又展示了其清新脱俗的气质。同时,“濯朝阳”三字也暗含了锦缎经过辛勤努力,最终在阳光下绽放光彩的过程。 次句“楚国织腰傅薄妆”,这里运用了历史典故,以楚国的织腰女子为喻,描绘了织女们纤细的腰身和精致的妆容。这句诗既表现了织女们的辛勤劳动,又展示了她们的美丽和优雅。 然后,“何事白花零落早,同时不敢斗芬芳。”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白花与锦缎进行对比。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白花早落的惋惜,同时也展示了锦缎虽然艳丽,但却不敢与芬芳的花儿争斗的心态。这两句诗充满了哲理,表达了人生易逝,美好事物难以长存的感慨。 整首诗意境深远,通过对织锦、花儿等美好事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诗人通过对比、比喻等手法,使诗歌语言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蜀江新锦濯朝阳,楚国织腰傅薄妆。
何事白花零落早,同时不敢斗芬芳。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蜀江

    读音:shǔ jiāng

    繁体字:蜀江

    意思:蜀郡境内的江河。
      ▶唐·刘禹锡《竹枝词》之一:“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宋·黄庭坚《定风波》词:“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 朝阳

    读音:zhāo yáng

    繁体字:朝陽

    短语:

    英语:facing sun

    意思:(朝阳,朝阳)
    I

     1.山的东面。
       ▶《诗•大雅•卷

  • 薄妆

    读音:báo zhuāng

    繁体字:薄妝

    意思:(参见薄妆,薄粧)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