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使幽庭当鼓吹,雨余时听作新声。
意思:谁使幽庭应当鼓吹,雨我当时听作新曲。
出自作者[宋]杨时的《直舍书事》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初夏池塘景色的诗,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机盎然的自然画卷。
首句“鳞鳞池面水初生”,通过叠字“鳞鳞”形象地描绘了池水波光粼粼、水波荡漾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生机勃勃的感觉,同时也暗示着春天的结束和夏天的开始。
次句“萍底青蛙自在鸣”,进一步描绘了池塘的生态,用“萍底”形容青蛙的栖息环境,以“自在鸣”表现了青蛙的活跃和自在,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
接着,诗人通过设问句“谁使幽庭当鼓吹”,引导读者思考这优美的自然之声的来源,巧妙地引出最后一句“雨余时听作新声”。这里的“雨余”二字,暗示了雨水为池塘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而“新声”则表达了这一变化带来的新鲜感。
整首诗以初夏的池塘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表现了自然的生机与和谐,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