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怀古堂前小梅渐开四首》 岁律又残还见此,我头自白不须催。

岁律又残还见此,我头自白不须催。

意思:每年律又残回来看到这,我的头在白不需要催促。

出自作者[宋]杨万里的《怀古堂前小梅渐开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楝得疏花折得回》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邃的哲理内涵,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首联“楝得疏花折得回,银瓶冰水养教开。”楝树的花朵被轻轻折断,但依然能够重新绽放,就像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虽然给我们带来了痛苦和困扰,但只要我们有足够的毅力和决心,就能够重新站起来,继续前行。这一联通过楝树的形象,表达了生活的坚韧和顽强。 颔联“忽然灯下数枝影,唤作窗间一树梅。”在灯下,诗人看到了楝树的花影,忽然间,他觉得这些花影就像窗前的梅花一样美丽,这一联想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颈联“岁律又残还见此,我头自白不须催。”随着时间的流逝,季节也在不断更替,但诗人仍然能够看到楝树的花朵在绽放,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未来的信心。同时,诗人的头发已经变白,但他并不感到恐慌或焦虑,这表现了诗人的从容和淡定。 尾联“相看姑置人间事,嚼玉餐香咽一杯。”最后两句诗人在与楝树相看相望中,暂时放下人世间的纷纷扰扰,品味楝花的清香甘甜,咽下一杯美酒。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超脱和豁达,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享受。 总的来说,《楝得疏花折得回》这首诗以楝树为载体,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乐观、坚韧、从容、豁达的态度。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楝得疏花折得回,银瓶冰水养教开。
忽然灯下数枝影,唤作窗间一树梅。
岁律又残还见此,我头自白不须催。
相看姑置人间事,嚼玉餐香咽一杯。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关键词解释

  • 不须

    读音:bù xū

    繁体字:不須

    意思:(不须,不须)
    不用;不必。
      ▶《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尧不须许由、巢父,而建号天下;周不待伯夷、叔齐,而王道以成。”
      ▶唐·张志和《渔父歌》:“青篛笠,绿

  • 自白

    读音:zì bái

    繁体字:自白

    英语:confession

    意思:
     1.自我表白。
      ▶《史记•吴王濞列传》:“吴王身有内病,不能朝请二十余年,尝患见疑,无以自白。”
      ▶

  • 岁律

    读音:suì lǜ

    繁体字:歲律

    意思:(岁律,岁律)
    岁时;节令。
      ▶晋·陆机《为周夫人赠车骑》诗:“昔者与君别,岁律薄将暮。”
      ▶唐·白居易《送毛仙翁》诗:“貌随岁律换,神逐光阴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