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贻康兼善》 题柱未期归蜀国,系船长得傍芦花。

题柱未期归蜀国,系船长得傍芦花。

意思:题柱未期归蜀国,系船长得沿着芦花。

出自作者[宋]释绍嵩的《贻康兼善》

全文赏析

这首诗《遍绕篱边日渐斜,尽无鸡犬有鸣鸦》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场景的诗,通过对乡村傍晚时分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谐与自然。 首联“遍绕篱边日渐斜,尽无鸡犬有鸣鸦”,诗人绕过篱笆,太阳已经渐渐西下,而乡村的宁静并未被打破,只有乌鸦的叫声在空气中回荡。这一联描绘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独特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欣赏。 颔联“风凋古木秋阴薄,烟琐西山暝色赊”,诗人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秋天的景象,风吹过凋零的古木,秋阴渐薄,西山在烟雾中显得朦胧而深远。这一联不仅描绘了季节的特点,也展现了乡村的美丽和神秘。 颈联“题柱未期归蜀国,系船长得傍芦花”,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无奈。他题柱立誓归蜀国,但未来的路途还很长,他只能系船傍芦花,等待机会的到来。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无奈,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 尾联“云林好处欲留脚,要趁新诗挽物华”,诗人表达了对乡村美景的留恋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他想要在云林的美景中停留脚步,用新诗挽留住美好的时光和事物。这一联既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美景的喜爱,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和谐、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无奈,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田园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遍绕篱边日渐斜,尽无鸡犬有鸣鸦。
风凋古木秋阴薄,烟琐西山暝色赊。
题柱未期归蜀国,系船长得傍芦花。
云林好处欲留脚,要趁新诗挽物华。

关键词解释

  • 芦花

    读音:lú huā

    繁体字:蘆花

    英语:reed catkins

    意思:(芦花,芦花)

     1.芦絮。芦苇花轴上密生的白毛。
      ▶隋·江总《赠贺左丞萧舍人》诗:“芦花霜外白,枫叶

  • 蜀国

    读音:shǔ guó

    繁体字:蜀國

    意思:(蜀国,蜀国)
    泛指蜀地。
      ▶唐·杨炯《遂州长江县孔子庙堂碑》:“华阳·曾子,鼓箧来游;蜀国·颜生,抠衣请学。”
      ▶唐·刘得仁《送智玄首座归蜀中旧山》诗:“蜀国

  • 船长

    读音:chuán zhǎng

    繁体字:船長

    短语:站长 校长 院长 事务长 机长 行长 护士长 列车长 庭长 厂长 社长 馆长 舰长 所长

    英语:captain

  • 题柱

    读音:tí zhù

    繁体字:題柱

    意思:(题柱,题柱)

     1.见“题桥柱”。
     
     2.相传东汉·灵帝时,长陵·田凤为尚书郎,仪貌端正。入奏事,“灵帝目送之,因题殿柱曰:‘堂堂乎张,京兆·田郎。’”见

  • 未期

    读音:wèi qī

    繁体字:未期

    意思:I
    无期。谓不知何日。
       ▶汉·张衡《归田赋》:“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王公摄其次曰:‘后面未期,亦欲尽所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