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湘君图》 怅望南巡竟不还,泪和湘雨暮斑斑。

怅望南巡竟不还,泪和湘雨暮斑斑。

意思:怅望南巡竟然没有回来,眼泪和湘雨晚斑斑。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题湘君图》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表达了对古代帝王南巡的深深遗憾和哀思。 首句“怅望南巡竟不还,泪和湘雨暮斑斑”中,“怅望”表达了诗人对南巡未归的遗憾和期盼,“竟不还”则表达了对帝王生死不明的哀叹。而“泪和湘雨暮斑斑”则形象地描绘了南巡的痕迹,如泪雨般洒落在湘江之畔,令人哀伤。 “须知竹死愁方尽”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忧虑和哀思。竹子因受到压迫而死亡,诗人以此表达了人民在暴政下的痛苦和忧虑。 “莫恨秦人鞭赭山”则表达了诗人的态度,他并不希望通过怨恨来改变现状,而是希望通过理解和接纳来寻求改变。赭山即赭山岩,因山石呈赭红色而得名,这里借指山。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帝王南巡的深深遗憾和哀思,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民在暴政下痛苦的深深同情。诗人希望通过理解和接纳来寻求改变,而非怨恨和反抗。这种理解和接纳的态度,体现了诗人的智慧和胸怀。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深情而深沉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对历史的哀思和对未来的期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怅望南巡竟不还,泪和湘雨暮斑斑。
须知竹死愁方尽,莫恨秦人鞭赭山。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南巡

    读音:nán xún

    繁体字:南巡

    英语:make an inspection trip in the south

    意思:天子巡行南方。
      ▶《书•舜典》:“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
     

  • 斑斑

    读音:bān bān

    繁体字:斑斑

    短语:稀有 荒无人烟 千载难逢 稀罕 稀少 层层 难得 千分之一 希罕 铁树开花 偶发 罕 罕见

    英语:full of stains or spots

  • 怅望

    读音:chàng wàng

    繁体字:悵望

    意思:(怅望,怅望)
    惆怅地看望或想望。
      ▶南朝·齐·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诗:“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
      ▶唐·杜甫《咏怀古迹》之二:“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

  • 雨暮

    读音:yǔ mù

    繁体字:雨暮

    意思:指男女欢会之时。用巫山神女朝为行云,暮为行雨之典。
      ▶宋·柳永《西江月》词:“好梦狂随飞絮,闲愁浓胜香醪,不成雨暮与云朝。又是韶光过了。”
      ▶宋·黄庭坚《昼夜乐》词:“其奈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