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睡觉》 心兵休为一蚊动,句法却从孤雁来。

心兵休为一蚊动,句法却从孤雁来。

意思:思想战争停止是一个蚊子动,句法却从孤雁来。

出自作者[宋]范成大的《睡觉》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夜晚的静谧与内心的波动。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比喻,如“漏箭声”、“角哀”、“月徘徊”、“心兵”、“孤雁”、“漱罢玉池”、“梦余金鼓”等,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富有诗意的氛围。 首联“漏箭声中断角哀,界窗犹有月徘徊”,描述了夜晚的寂静与月光。漏箭声是时间流逝的象征,而角声哀鸣则暗示了夜晚的静谧。月光在窗边徘徊,增添了夜晚的神秘感。 颔联“心兵休为一蚊动,句法却从孤雁来”,这里用“心兵”比喻内心的波动,用“孤雁”比喻灵感或启示。诗人劝诫自己不要因为一只蚊子而心烦意乱,而是要保持内心的平静,从孤雁的叫声中寻找写作的灵感。 颈联“漱罢玉池甘似醴,梦余金鼓辩如雷”,描述了漱口和梦醒后的感觉。这里用“玉池”比喻口腔,形容漱口后的感觉像醴一样甜美。而“梦余金鼓”则暗示了战争或紧张的氛围,梦醒后的感觉像雷一样响亮。 尾联“夜长展转添许事,推枕萧然一笑咍”,描述了夜长人难以入睡,但最终释怀一笑的情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和乐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比喻,表达了诗人面对夜晚静谧与内心波动的态度和方法。诗人通过保持内心的平静,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和启示,最终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这首诗的韵律和节奏也十分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令人回味无穷。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漏箭声中断角哀,界窗犹有月徘徊。
心兵休为一蚊动,句法却从孤雁来。
漱罢玉池甘似醴,梦余金鼓辩如雷。
夜长展转添许事,推枕萧然一笑咍。
作者介绍 范成大简介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静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受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拜参知政事,仅两月,被劾罢。晚年退居石湖,加资政殿大学士。绍熙四年(1193年)卒,年六十八,追赠五官,后加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关键词解释

  • 句法

    读音:jù fǎ

    繁体字:句法

    短语:土法 算法 透热疗法 做法 指法 保健法 构词法 画法 归纳法 分类法 书法 解法 作法 疗法 正字法 步法 物理疗法

    英语:syntax <

  • 孤雁

    读音:gū yàn

    繁体字:孤雁

    意思:见“孤鴈”。

    解释:1.见\"孤鴈\"。

    造句:嘹唳冻云孤雁,盘旋枯木寒鸦。《孤雁》诗:“可怜的孤魂啊!避免产

  • 心兵

    读音:xīn bīng

    繁体字:心兵

    意思:
     1.《吕氏春秋•荡兵》:“在心而未发,兵也。”后以“心兵”喻心事。
      ▶唐·韩愈《秋怀》诗之十:“诘屈避语阱,冥茫触心兵。”
      ▶宋·黄庭坚《戏咏暖足瓶》之一

  • 雁来

    读音:yàn lái

    繁体字:雁來

    意思:(雁来,雁来)
    亦作“鴈来”。
     即雁来红。
      ▶清·黄宗羲《小园记》:“至于丽春、款冬、丈红、段锦、鴈来、燕麦……丛生砌下,递换疄间。”参见“雁来红”。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