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池荀令曾来否,几许薰炉敌此香。
意思:凤池荀令曾来吗,几许薰炉敌人这香。
出自作者[宋]薛绍彭的《荼醾》
全文赏析
这首诗《野白荼醾夹路长,迎风不断挹浓芳。凤池荀令曾来否,几许薰炉敌此香》以白荼醾为引子,以香为线索,以香之高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对环境的独特理解。
首句“野白荼醾夹路长”,诗人以一种开阔、悠远的视角描绘了野白荼醾的路旁生长的景象,仿佛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一条蜿蜒的小径,两旁生长着繁茂的野白荼醾,它们在微风中摇曳,散发着浓郁的芳香。这一句为整首诗定下了清雅、高远的基调。
“迎风不断挹浓芳”一句,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拟人手法,将荼醾“迎风”的动作和“挹浓芳”的效果描绘得栩栩如生,使得读者仿佛能够闻到荼醾的香气,感受到它的生命力。
“凤池荀令曾来否,几许薰炉敌此香”两句,诗人将话题引向了更为深远的思考。他以凤池荀令(荀彧,曾任尚书令,是曹操的谋主)为引子,暗示了荼醾之香的高雅和独特,并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此高雅的香气,是否有人能够真正欣赏?这一问,既是对荼醾之香的赞美,也是对知音难求的感慨。而“几许薰炉敌此香”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荼醾之香的极高评价,他认为即便是最好的香炉,也无法完全展现荼醾之香的全部魅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荼醾之香为线索,通过对荼醾的生长环境、香气特性的描绘,以及与知音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对环境的独特理解,以及对知音难求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