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何圣从龙图将漕河东》 官著绣衣惊曼倩,文传锦里压扬雄。

官著绣衣惊曼倩,文传锦里压扬雄。

意思:官员穿着绣衣惊曼倩,文传锦里压扬雄。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送何圣从龙图将漕河东》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一个官员在国家需要时,肩负起责任,为国家奔赴远方,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 首句“平明捧诏未央宫,全晋山河九曲东”描绘了官员在黎明时分接到诏书,立刻启程赶往未央宫的情景。未央宫是汉朝的皇宫之一,诗人用此典故,表达了官员的忠诚和责任感。山河九曲东,象征着晋国的辽阔和官员的远行。 “官著绣衣惊曼倩,文传锦里压扬雄”两句中,诗人借用了两个历史人物的故事。一个是西汉时的曼倩,他滑稽多智,受到皇帝宠爱。这里诗人用“官著绣衣惊曼倩”表达官员受到的尊重和皇帝的信任。另一个是扬雄,他才华横溢,擅长辞赋。诗人用“文传锦里压扬雄”表达官员的文才和影响力。 “红旌照日邻天上,玉剑横秋入塞中”两句描绘了官员前行的场景,旌旗飘扬,阳光照耀,剑光闪烁,秋意盎然。这表达了官员的英勇形象和决心。 最后两句“每下银台南畔路,风尘那复旧时同”中,“每下银台”指的是官员经常出入朝廷。“南畔路”则暗示了前行的方向和艰难的路途。风尘指战乱和艰辛,诗人用“那复旧时同”表达了对战乱的不满和对和平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官员的忠诚、勇敢、才华和责任,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繁荣的祝愿。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平明捧诏未央宫,全晋山河九曲东。
官著绣衣惊曼倩,文传锦里压扬雄。
红旌照日邻天上,玉剑横秋入塞中。
每下银台南畔路,风尘那复旧时同
作者介绍 皎然简介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锦里

    读音:jǐn lǐ

    繁体字:錦裏

    意思:(锦里,锦里)
    即锦官城。
      ▶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州夺郡文学为州学,郡更于夷里桥南岸道东边起起文学,有女墙,其道西城,故锦宫也。锦工织锦,濯其中则鲜明,他江则不好,

  • 扬雄

    读音:yáng xióng

    词语解释

    ⒈  一作“杨雄”。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汉成帝时为给事黄门郎。王莽称帝后,任太中大夫。早年以辞赋闻名,有《甘泉赋》、《长杨赋》等名篇。晚年研究哲学,仿《论语》和《易经》作《法言》和《太玄》。另有研究语言学的

  • 绣衣

    读音:xiù yī

    繁体字:綉衣

    意思:(绣衣,绣衣)

     1.彩绣的丝绸衣服。古代贵者所服。今多指饰以刺绣的丝质服装。
      ▶《左传•闵公二年》:“﹝卫懿公﹞与夫人绣衣,曰:‘听于二子!’”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