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杖听僧语,窥檐待月明。
意思:拄着手杖听僧语,看到屋檐下等待月明。
出自作者[宋]郭印的《五月十二日晚登平云亭得平字齐字》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闲适。
首句“路向林端出,云从屐齿生”,描绘了山路蜿蜒,穿过丛林,云雾缭绕的景象。这句诗以路、林、云为元素,通过“出”和“生”这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的变化和动态。同时,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行走在这条山路上的过程,表现出一种探索和发现的乐趣。
“山风迎夕起,烟树接天平”,描绘了山风拂面,树木笼罩在烟雾之中,与天空相接的景象。这句诗以风、树、天为元素,通过“迎”、“接”这两个动词,表现了自然的美妙和宏大。同时,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
“倚杖听僧语,窥檐待月明”,描绘了诗人倚着拐杖聆听僧人说话,抬头仰望天空等待明月的景象。这句诗以杖、僧、月为元素,通过“听”、“待”这两个动词,表现了诗人的闲适和宁静。同时,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即享受当下,不急不躁。
“幽禽知客意,时送两三声”,最后一句以幽禽(即鸟)知人意,不时送来两三声鸣叫作结,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闲适。这句诗以禽、声为元素,通过“知”、“送”这两个动词,表现了自然的灵性和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山路、风、树、月、禽等元素,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闲适。整首诗语言简洁、生动,意象丰富,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