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翁子秀移竹》 得非瑶池种,阿母所爱育。

得非瑶池种,阿母所爱育。

意思:可能不是瑶池种,母亲的爱育。

出自作者[宋]李处权的《次韵翁子秀移竹》

全文赏析

这首诗《尝读东坡诗,不可居无竹》是一首对竹子的赞美诗,表达了对竹子坚韧、高雅品质的欣赏和喜爱。 首联“况此真琅玕,一一温如玉”,诗人描绘了竹子的形象,每一根都像温润的玉石一样,表现出竹子的质地和美感。琅玕和玉都是对竹子的赞美之词,诗人用这两个词表达了对竹子的高度评价。 颔联“得非瑶池种,阿母所爱育”,诗人进一步表达了竹子的珍贵和受到人们喜爱的程度。这里用到了神话传说中的瑶池仙种和天上的阿母来比喻竹子,更加强调了竹子的不凡和受到人们喜爱的程度。 颈联“一日三封植,近之谁敢触”,诗人表达了对竹子生长的重视和敬畏。每天都要对竹子进行三次的种植和照料,靠近它的人都会感到敬畏,不敢触碰。这进一步强调了竹子的坚韧和顽强。 接下来的几联中,诗人表达了对山僧赠送的竹子的感激之情,以及在居所中放置竹子的欣喜之情。诗人将竹子比作阮家林和丘厨醁中的色映,表现出竹子的美丽和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山僧的感激之情,认为他赠送的竹子是无需问价的,只需要有竹子在身边即可。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陶渊明的嘲笑,认为他只采东篱菊是不足够的,而应该像自己一样,只需要几竿潇洒的竹子就足够了。这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坚韧、高雅品质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美的欣赏。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尝读东坡诗,不可居无竹。
况此真琅玕,一一温如玉。
得非瑶池种,阿母所爱育。
一日三封植,近之谁敢触。
山僧不知贵,遣送如薪束。
坐成阮家林,色映丘厨醁。
主人何必问,抱琴来就宿。
此君不须多,潇洒数竿足。
却笑陶元亮,但採东篱菊。

关键词解释

  • 瑶池

    读音:yáo chí

    繁体字:瑤池

    英语:Jasper Lake

    意思:(瑶池,瑶池)

     1.古代传说中昆仑山上的池名,西王母所居。
      ▶《史记•大宛列传论》:“崑崙其高二千五

  • 得非

    读音:de fēi

    繁体字:得非

    意思:犹得无,莫非是。
      ▶《魏书•郭祚传》:“祚曰:‘高山仰止。’高祖曰:‘得非景行之谓?’”唐·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得非玄圃裂,无乃潇湘翻。”
      ▶清·洪昇《长生

  • 爱育

    读音:ài yù

    繁体字:愛育

    意思:(爱育,爱育)

     1.爱护养育。
      ▶《后汉书•方术传上•谢夷吾》:“所在爱育人物,有善绩。”
      ▶宋·曾巩《谢杜相公书》:“盖明公虽不可起而寄天下之政,而爱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