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重题别东楼》 海仙楼塔晴方出,江女笙箫夜始吹。

海仙楼塔晴方出,江女笙箫夜始吹。

意思:海仙楼塔晴正好外出,江南女子夜里开始吹笙箫。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重题别东楼》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杭州东楼美景和余杭风俗的诗,表达了作者对东楼胜事的欣赏和对当地生活的喜爱。 首联“东楼胜事我偏知,气象多随昏旦移。”直接点明作者对东楼胜事的偏爱,并表达了东楼的气象随着早晚的变化而变化的特点。这一联奠定了全诗的基调,表达了作者对东楼美景的赞叹和欣赏。 颔联“湖卷衣裳白重叠,山张屏障绿参差。”描绘了东楼周围的湖光山色,衣裳湖的水面清澈,湖边的山峦重叠,形成了一道绿色的屏障。这一联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湖水和山峦的美丽景色形象地表现出来。 颈联“海仙楼塔晴方出,江女笙箫夜始吹。”描绘了东楼附近的楼塔和江女的景象,表达了东楼美景的多样性和变化性。这一联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将东楼的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尾联“宴宜云髻新梳后,曲爱霓裳未拍时。”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东楼美景的喜爱,并描绘了当地宴会的景象和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这一联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语言,将宴会和霓裳舞的美丽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诗通过对东楼美景和余杭风俗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文的热爱之情。诗中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一首优秀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东楼胜事我偏知,气象多随昏旦移。
湖卷衣裳白重叠,山张屏障绿参差。
海仙楼塔晴方出,江女笙箫夜始吹。
春雨星攒寻蟹火,秋风霞飐弄涛旗。
[余杭风俗:每寒食雨后夜凉,家家持烛寻蟹,动盈万人。
每岁八月迎涛,弄水者悉举旗帜焉。
]宴宜云髻新梳后,曲爱霓裳未拍时。
太守三年嘲不尽,郡斋空作百篇诗。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仙楼

    读音:xiān lóu

    繁体字:仙樓

    意思:(仙楼,仙楼)
    指皇宫中的楼阁。
      ▶唐·岑羲《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南山近压仙楼上,北斗平临御扆前。”

    解释:1.指皇宫中的楼阁

  • 海仙

    读音:hǎi xiān

    繁体字:海仙

    意思:锦带花的别名。
      ▶宋·王禹偁《海仙花》诗序:“海仙花者,世谓之锦带。
      ▶维扬人传云:初得于海州山谷间,其枝长而花密,若锦带然……予谓此花不在海棠下,宜以仙为号,目之锦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