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发齐门》 自怜不合轻为客,莫厌秋风搅树声。

自怜不合轻为客,莫厌秋风搅树声。

意思:自怜不符合轻为客,没有人厌恶秋风搅拌树声。

出自作者[元]顾瑛的《发齐门》

全文赏析

《发齐门》是元代诗人顾瑛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离开故乡时的心情,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首句“发齐门”即出发之意,点明了诗的主题。接下来的两句“一水通天去,千山匝地来”,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现了作者离别故乡时的不舍之情。这里的“一水”指的是大运河,它贯穿南北,将作者的故乡与远方连接起来;“千山”则象征着重重阻碍,使作者离乡背井的道路变得艰辛。 第三句“秋风吹老鬓,落日晒衰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了作者离别故乡时的无奈与忧伤。秋风和落日都是离别的象征,它们分别代表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老。这两句诗意味着作者在离别故乡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岁月的无情,还体会到了生命的无常。 最后一句“忽惊红日晚,犹恐黑云残”,通过对天色变化的描绘,表现了作者离别故乡时的忧虑与不安。红日西沉,意味着一天即将结束,而黑云则预示着夜晚的来临。这两句诗意味着作者在离别故乡的过程中,始终担忧着未来的路途和命运。 总的来说,《发齐门》这首诗通过对山水、自然景物和天色变化的描绘,表现了作者离别故乡时的不舍、无奈、忧伤、忧虑等复杂情感。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离别故乡的美丽画卷,令人感慨万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东方晨星如月明,舟人捩舵听鸡鸣。
自怜不合轻为客,莫厌秋风搅树声。
作者介绍
顾瑛(1258年-1323年),字晦叔,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诗人,南京太原人。他曾担任过枢密院校书郎和礼部员外郎等职务,被封为临江伯。

顾瑛的诗文作品气韵清新,自成一派,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字号“晦叔”表明了他抒发思想的纯真和追求清静的心态,又寓意了他的反叛精神和自由意识。他的书法也广受赞誉,许多名家都受到了他的影响。他还擅长绘画,在绘画上也有很高的造诣。《恂溪笔记》是他写的一本著名的绘画论著,对于中国绘画史有重要的地位。

总的来说,顾瑛是元代文化艺术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文、书法和绘画作品对于后代的文艺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他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他追求自由、反叛权威的个性特点,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解释

  • 树声

    读音:shù shēng

    繁体字:樹聲

    意思:(树声,树声)
    树立名声。
      ▶南朝·宋·鲍照《河清颂》:“樵夫议道,渔父濯缨。臣照作颂,铺德树声。”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励德树声,莫不师

  • 不合

    读音:bù hé

    繁体字:不合

    短语:牛头不对马嘴 文不对题 驴唇不对马嘴

    英语:not conform to

    意思:
     1.违背;不符合。
      ▶汉·刘向《

  • 秋风

    读音:qiū fēng

    繁体字:秋風

    英语:autumn wind

    意思:(秋风,秋风)

     1.秋季的风。
      ▶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 自怜

    读音:zì lián

    繁体字:自憐

    英语:self-pity

    意思:(参见自怜)
    见“自怜”。

    解释:1.见\"自怜\"。

    详细释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