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王孙岭》 已过长溪岭更危,伏龙莽莽向川垂。

已过长溪岭更危,伏龙莽莽向川垂。

意思:已超过长溪岭更危险,伏龙莽撞向川流。

出自作者[宋]陈与义的《王孙岭》

全文赏析

这首诗《已过长溪岭更危,伏龙莽莽向川垂。斜阳照见林中石,记得南山隐去时》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回忆往事的诗。它通过描绘长溪岭、伏龙、林中石等自然元素,以及“记得南山隐去时”的叙述,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自然的赞美。 首句“已过长溪岭更危”描绘了诗人经过长溪岭的景象,岭更高更险,这可能象征着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接下来,“伏龙莽莽向川垂”描绘了伏龙在河边的景象,这可能象征着一种力量或者说是自然的力量。这两句诗描绘了自然的壮丽和力量,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起伏和挑战。 “斜阳照见林中石”这句诗描绘了夕阳西下时,阳光照在林中的石头上的景象。这可能象征着回忆中的某个时刻,或者是对过去的怀念。最后,“记得南山隐去时”是对过去的回忆和怀念,可能是在描述诗人过去在南山的经历,或者是对过去某个时刻的怀念。 整首诗的氛围是温馨而感性的,它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回忆往事,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过去的怀念。同时,它也提醒我们,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是常态,而自然的力量和美丽是我们应该珍视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它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回忆往事,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理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已过长溪岭更危,伏龙莽莽向川垂。
斜阳照见林中石,记得南山隐去时。
作者介绍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关键词解释

  • 伏龙

    读音:fú lóng

    繁体字:伏龍

    意思:(伏龙,伏龙)

     1.潜伏着的龙。比喻隐居待时的贤者。
      ▶宋·朱熹《斋居感兴》诗之六:“伏龙一奋跃,凤雏亦飞翔。”参见“伏龙凤雏”。
     
     2.指

  • 莽莽

    读音:mǎng mǎng

    繁体字:莽莽

    短语:开阔 空旷 广漠 瀚 浩荡 无垠 氤氲 无量 浩瀚 无边 广阔 漫无边际 广 浩淼 辽阔 广大 旷 弥漫 一望无际 宽阔 荒漠

    英语:<

  • 过长

    读音:guò cháng

    繁体字:過長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