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劝耕》 郡如斗大亦何堪,耕雨锄烟亦饱谙。

郡如斗大亦何堪,耕雨锄烟亦饱谙。

意思:如斗大又怎么忍受郡,耕雨锄烟也饱经。

出自作者[宋]方岳的《劝耕》

全文赏析

这首诗《郡如斗大亦何堪,耕雨锄烟亦饱谙》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回归自然的向往。 首联“郡如斗大亦何堪,耕雨锄烟亦饱谙”中,“郡如斗大”形象地描绘了乡村的狭小,暗示了生活的艰辛。然而,“亦何堪”、“亦饱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接纳和接受,体现出他对乡村生活的深深热爱。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独特理解,也透露出他对生活的坚韧和乐观。 颔联“共话桑麻真有味,久抛蓑笠得无惭”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生活的乐趣。在田间地头,诗人与农人“共话桑麻”,这种淳朴的乡村生活让人感到无比惬意。而“久抛蓑笠”则表达了诗人对回归田园的渴望,他不再需要面对城市的喧嚣和复杂,而是可以抛开一切,享受这种淳朴的生活。 颈联“野田春水自深浅,晴日鸟声时两三”则描绘了乡村的美丽景色。春天的田野,水深浅绿,晴天的鸟声时有时无,这样的景色让人感到宁静和舒适。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最后一句“安得一牛横短笛,南山之北北山南”是诗人对回归田园生活的向往的直接表达。“一牛横短笛”,是田园生活的象征,也是诗人内心渴望的象征。他希望自己能像农人一样,拥有一头牛、一支短笛,过上自由自在、宁静祥和的生活。而“南山之北北山南”则表达了诗人对乡村广阔无垠的赞美,也暗示了他对回归自然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乡村生活、自然景色和回归田园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品读的田园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郡如斗大亦何堪,耕雨锄烟亦饱谙。
共话桑麻真有味,久抛蓑笠得无惭。
野田春水自深浅,晴日鸟声时两三。
安得一牛横短笛,南山之北北山南。

关键词解释

  • 何堪

    读音:hé kān

    繁体字:何堪

    意思:
     1.怎能忍受。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上:“卢相迈不食盐醋,同列问之:‘足下不食盐醋,何堪?’”清·吕大器《镇羌道上有感》诗:“鹰眼何堪秋草枯?姑臧清节至今无。”

  • 斗大

    读音:dǒu dà

    繁体字:鬥大

    意思:
     1.大如斗。对小的物体,形容其大。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周曰:‘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繫肘后。’”清·二石生《十洲春语》卷下:“不能如介子·定远

  • 亦何

    读音:yì hé

    繁体字:亦何

    意思:何其;多么。
      ▶晋·葛洪《神仙传•阴长生》:“况仙人亦何急急,令闻达朝阙之徒,知其所云为哉!”唐·杜甫《鹿头山》诗:“斯人亦何幸,公镇踰岁月。”
      ▶清·方文《宋遗民咏•赵子

  • 饱谙

    读音:bǎo ān

    繁体字:飽諳

    意思:(饱谙,饱谙)
    犹熟知。
      ▶《旧唐书•裴度传》:“且陛下左右前后,忠良至多,亦有熟会典章,亦有饱谙师旅,足得任使,何独斯人?”元·房皞《戊子》诗:“万事人间已饱谙,一身犹自客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