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尹阳尉耿传惠新栗》 中黄比玉质,外刺同芡苞。

中黄比玉质,外刺同芡苞。

意思:中黄比玉石质,外刺同芡实苞。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尹阳尉耿传惠新栗》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赠王维》,作者是唐代诗人张祜。这是一首赠给王维的诗,表达了对王维诗歌艺术的赞赏和对他的深深敬仰。 首联“金行气已劲,霜实繁林梢。”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金秋时节,果实累累,树叶繁茂,象征着王维的诗歌风格已经成熟,气势强劲。 颔联“尺素走下隶,一奁来远郊。”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书信比作“尺素”,如同在林间奔跑的小鹿,表达了王维的诗作传播之广,影响之大。 颈联“中黄比玉质,外刺同芡苞。”进一步赞美了王维的诗作,将诗比作“中黄”,质地如玉,而“外刺”则象征着王维诗歌的锋芒毕露,寓意深刻。 尾联“野人寒斋会,山炉夜火炮。”表达了作者对王维的敬仰之情,希望有机会能与王维在寒斋相会,一同品茗论诗。 整首诗语言优美,寓意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王维诗歌艺术的赞赏和敬仰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赞美和敬仰之作,表达了作者对王维诗歌艺术的深深敬仰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金行气已劲,霜实繁林梢。
尺素走下隶,一奁来远郊。
中黄比玉质,外刺同芡苞。
野人寒斋会,山炉夜火炮。
梨惭小儿嗜,茗忆麤官抛。
此焉真可贶,遽尔及衡茅。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中黄

    读音:zhōng huáng

    繁体字:中黃

    意思:(中黄,中黄)

     1.亦称“中黄伯”。古勇士名。
      ▶《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奋中黄·育获之士,骋良弓劲弩之势。”
      ▶吕延济注:“中黄

  • 玉质

    读音:yù zhì

    繁体字:玉質

    意思:(玉质,玉质)

     1.形容姿貌肌肤之美。
      ▶汉·张衡《舞赋》:“粉黛施兮玉质粲,珠簪挻兮缁髮乱。”
      ▶晋·王嘉《拾遗记•蜀》:“﹝甘后﹞至十八,玉质柔肌

  • 比玉

    读音:bǐ yù

    繁体字:比玉

    意思:
     1.《晋书•郄诜传》:“﹝却诜﹞以对策上第……累迁雍州刺史。
      ▶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