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奉和圣制经河上公庙应制》 河上无名老,知非汉代人。

河上无名老,知非汉代人。

意思:河上没有名字老,知道不是汉代人。

出自作者[唐]张说的《奉和圣制经河上公庙应制》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一种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位老者的形象,这位老者似乎是一位深谙道德之道的智者,他以自己的智慧和洞察力,为人们展示了人生的玄妙和宇宙的清虚。 首句“河上无名老,知非汉代人”,诗人以河上无名老这个形象,暗示了这位老者的超凡脱俗,他并非是来自汉代的人物,而是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成为了一种永恒的存在。这种描绘方式,既体现了诗人的敬仰之情,也表达了对这位老者的赞美之意。 “先探道德要,留待圣明辰”,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老者的智慧和品格。他先人一步地探索了道德的要义,为人们指明了人生的方向。他留下的智慧和经验,将等待圣明的时代到来时,再为世人所传承和发扬。 “玄妙为天下,清虚用谷神”,这两句诗表达了老者的智慧和品格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他的玄妙之道可以普度众生,他的清虚之境可以与天地同在。他用谷神般的智慧,为人们揭示了生命的真谛。 “化将和气一,风与太初邻”,这两句诗描绘了老者化育万物的场景。他将和气化为一股清流,与风一起与太初相邻,这种描述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也体现了老者的慈悲和智慧。 “灵庙观遗像,仙歌入至真”,这两句诗描绘了老者留下的遗像和仙歌。灵庙中的遗像仿佛在诉说着老者的故事,仙歌中流露出至真的境界。这不仅是对老者的赞美,也是对人类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最后,“皇心齐万物,何处不同尘”,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老者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万物平等的理念。无论身处何处,只要心怀天下,就能与万物齐一,就能与天地同在。这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对宇宙万物的敬畏之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一位无名老者的形象为载体,通过描绘他的智慧、品格和影响,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宇宙万物的敬畏之心。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性,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启示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河上无名老,知非汉代人。
先探道德要,留待圣明辰。
玄妙为天下,清虚用谷神。
化将和气一,风与太初邻。
灵庙观遗像,仙歌入至真。
皇心齐万物,何处不同尘。
作者介绍
张说(yuè)(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河南洛阳人,唐朝政治家、文学家。

张说早年参加制科考试,策论为天下第一,历任太子校书、左补阙、右史、内供奉、凤阁舍人,参与编修《三教珠英》,因不肯诬陷魏元忠,被流放钦州。后来,张说返回朝中,任兵部员外郎,累迁工部侍郎、兵部侍郎、中书侍郎,加弘文馆学士。

张说拜相后,因不肯党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尚书左丞,后拜中书令,封燕国公。姚崇拜相后,张说被贬为相州刺史,又贬岳州刺史,在苏颋进言下,改任荆州长史。张说在担任天兵军大使时,持节安抚同罗、拔曳固等部,讨平突厥叛将康待宾,被召拜为兵部尚书。后又讨平康愿子叛乱,建议裁撤镇军,整顿府兵,升任中书令,加集贤院学士,并倡议唐玄宗封禅泰山,进封右丞相。

张说脾气暴躁,与同僚关系不睦,而且生性贪财,因此遭到弹劾,被免去中书令,后被迫致仕。不久,张说被起复,先为右丞相,又任左丞相。开元十八年(730年),张说病逝,时年六十四岁。追赠太师,谥号文贞。

张说前后三次为相,执掌文坛三十年,为开元前期一代文宗,与许国公苏颋齐名,号称“燕许大手笔”。

关键词解释

  • 无名

    读音:wú míng

    繁体字:無名

    短语:前所未闻

    英语:nameless

    意思:(无名,无名)

     1.没有名声,声名不显于世。
      ▶《国语•晋语一》

  • 河上

    读音:hé shàng

    繁体字:河上

    意思:
     1.黄河边。
      ▶《诗•郑风•清人》:“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秦攻韩·汾陉,拔之,因城河上广武。”
      ▶司马贞索隐

  • 代人

    读音:dài rén

    繁体字:代人

    意思:指继任者。
      ▶《世说新语•言语》“陶公疾笃,都无献替之言,朝士以为恨”南朝·梁·刘孝标注:“按王隐《晋书》载侃(陶侃)临终表曰:‘……伏愿遴选代人,使必得良才,足以奉宣王猷,遵成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