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大梁见乔诩》 怅望添燕琯,蹉跎厌鲁瓢。

怅望添燕琯,蹉跎厌鲁瓢。

意思:怅望加燕馆,失误满足鲁瓢。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大梁见乔诩》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慨,表达了他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诗中通过对湘水、淮灯、晋沼、秦冠、楚辞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和迷茫。 首联“湘水春浮岸,淮灯夜满桥”,描绘了春天的湘水和夜晚的淮灯,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颔联“六年悲梗断,两地各萍漂”,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对未来生活的迷茫。颈联“刀笔依三事,篇章奏珥貂”,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无奈和迷茫。 在诗中,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历史元素,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不确定。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富有哲理,是一首优秀的诗篇。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的诗篇,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不确定。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历史元素,作者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这首诗是一首优秀的诗篇,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湘水春浮岸,淮灯夜满桥。
六年悲梗断,两地各萍漂。
刀笔依三事,篇章奏珥貂。
迹卑甘汩没,名散称逍遥。
好寺松为径,空江桂作桡。
野香花伴落,缸暖酒和烧。
晋沼寻游凤,秦冠竟叹鸮。
骨凡鸡犬薄,魂断蕙兰招。
怅望添燕琯,蹉跎厌鲁瓢。
败桐方委爨,冤匣正冲霄。
战代安釐国,封崇孝景朝。
千年非有限,一醉解无聊。
漏永灯花暗,炉红雪片销。
久游家共远,相对鬓俱凋。
运命从难合,光阴奈不饶。
到头蓑笠契,两信钓鱼潮。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蹉跎

    读音:cuō tuó

    繁体字:蹉跎

    英语:waste time; slips by with no accomplishment

    意思:
     1.失足。
      ▶《楚辞•王褒<九怀•株昭>》:

  • 怅望

    读音:chàng wàng

    繁体字:悵望

    意思:(怅望,怅望)
    惆怅地看望或想望。
      ▶南朝·齐·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诗:“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
      ▶唐·杜甫《咏怀古迹》之二:“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

  • 鲁瓢

    读音:lǔ piáo

    繁体字:魯瓢

    意思:(鲁瓢,鲁瓢)
    《论语•阳货》:“子曰:‘……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匏瓜剖则为瓢。后因以“鲁瓢”喻时光虚度,仕途延误。
      ▶唐·罗隐《大梁见乔诩》诗:“怅望添燕琯,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