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愁多在蛩声里,寄远常从雁影边。
意思:问愁多在蛩声里,寄远常常从大雁影子边。
出自作者[唐]王翰的《秋信》
全文赏析
寒来消息是谁传,金井梧桐一叶先。
这句诗以“寒来消息”起头,给人一种萧瑟之感,仿佛寒意从无端而来,带着一种无法抗拒的冷峻。而“谁传”二字,则让人对寒意的来源产生疑问,是自然之变,还是人事之变?接着,“金井梧桐一叶先”描绘了这种变幻的场景,金井旁,梧桐树,一片叶子飘落,成为先知秋寒的使者。这里的“一叶先”也带有一种象征意味,象征着季节的更替,象征着生命的消长。
残暑已消团扇底,新凉才到短檠前。
这两句诗继续描绘秋天的景象。“残暑已消”和“新凉才到”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感受。团扇、短檠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季节变迁的敏感和体悟。同时,“底”和“前”这两个字也带有一种动态感,仿佛夏天在慢慢消退,秋天在慢慢降临。
问愁多在蛩声里,寄远常从雁影边。
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问愁多在蛩声里”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伤情绪,“蛩声”是秋天的象征,常常让人联想到寂寥、凄清的场景。而“寄远常从雁影边”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雁影”是古人常常用来寄托思念的意象。
流浪浮生浑不觉,知机林外有鸣蝉。
最后,“流浪浮生浑不觉”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漂泊不定,浮沉无定,这就是“流浪浮生”。而“知机林外有鸣蝉”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洞察和领悟,知道世间万物皆有规律,即使微小的蝉鸣也不例外。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秋天的景象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生命消长、情绪变化、人生感悟等方面的思考和体悟。语言简洁明快,意象生动鲜明,情感深沉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