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道士碧潭》 幽人何处倚渔竿,百顷清潭浸碧寒。

幽人何处倚渔竿,百顷清潭浸碧寒。

意思:隐士何处靠钓鱼竿,百顷清潭碧寒浸。

出自作者[宋]姚勉的《题道士碧潭》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清新的山水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山水之美的欣赏和赞美。 首句“幽人何处倚渔竿,百顷清潭浸碧寒”中,诗人以“幽人”比喻山水之间的隐者,暗示了这是一个远离尘世纷扰的清净之地。渔竿是诗人隐居生活的象征,而“何处”则表达了诗人对隐者居所的向往和追寻。百顷清潭则描绘了山水之间的清澈和宁静,潭水浸碧寒,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 “不动一波疑水定,中涵万象觉天宽”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水的宁静和广阔。不动一波形容水的平静,疑水定则突出了水的清澈和透明。中涵万象则表达了水的包容和广阔,它似乎能容纳世间万物,给人一种宽广无垠的感觉。而“觉天宽”则形象地表达了这种宽广无垠的感觉。 “山将螺髻堆铜镜,月借玻瓈现玉盘”这两句诗则以山峦和月亮为喻,进一步描绘了山水之美。山如螺髻,月如玻瓈,两者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铜镜和玉盘的比喻也形象地表达了山的连绵起伏和月亮的明亮皎洁。 最后,“莫作窈深无底看,是间应有卧龙蟠”这两句诗告诫人们不要把山水看成无底深渊,而应该看到其中蕴含的生机和活力。这里暗指卧龙象征着隐者或英雄,他们隐居在山水之间,等待时机而出世。因此,这两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的赞美和对山水之美的向往。 整首诗以山水为主题,通过描绘山水之美和隐者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赞美。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隐者的赞美和对英雄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一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幽人何处倚渔竿,百顷清潭浸碧寒。
不动一波疑水定,中涵万象觉天宽。
山将螺髻堆铜镜,月借玻瓈现玉盘。
莫作窈深无底看,是间应有卧龙蟠。

关键词解释

  • 何处

    读音:hé chǔ

    繁体字:何處

    英语:where

    意思:(何处,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
      ▶《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唐·王昌龄《梁苑》诗:“万乘

  • 幽人

    读音:yōu rén

    繁体字:幽人

    英语:recluse; hermit

    意思:
     1.幽隐之人;隐士。
      ▶《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孔颖达疏:“幽人贞吉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