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猕猴》 不如夺衣巾,弃置山野傍。

不如夺衣巾,弃置山野傍。

意思:不象夺衣巾,抛弃山野旁边。

出自作者[元]王冕的《猕猴》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猕猴的诗,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刻画了猕猴的本性和被人类驯化后的状态。 诗的开头两句,“猕猴本兽属,野性殊不常”,直接点明了猕猴的本性,即它是一种野兽,有着不同于其他动物的野性。接下来的“俄然脱秽垢,冠盖儒衣冠”则描述了猕猴被人类驯化后,脱去了原来的污垢,戴上了人类的衣冠,形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然后诗人用“敛丑著面具,向人舞郭郎”来形容猕猴在人前的表演,为了得到人类的赏赐,猕猴不得不收敛自己的本性,戴上面具,向人类表演。其中的“跳踉媚小儿,寸得梨枣尝”则进一步描绘了猕猴为了得到食物,不得不向小孩子献媚的场景。 接着的“假彼草木味,换此虮虱肠”两句,诗人以草木和虮虱为比喻,形象地说明了猕猴虽然得到了人类的食物,但却失去了自己的本性,变得不再像原来的自己。 最后的“终然匪我类,教养徒自伤。不如夺衣巾,弃置山野傍。”则表达了诗人的感慨,虽然猕猴被人类驯化,但终究不是人类,这种教养只是徒劳无功,不如让猕猴回到山野中,过它本来的生活。 整首诗语言生动,比喻形象,通过描绘猕猴的被驯化过程,表达了对于自然和本性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猕猴本兽属,野性殊不常。
俄然脱秽垢,冠盖儒衣冠。
敛丑著面具,向人舞郭郎。
跳踉媚小儿,寸得梨枣尝。
假彼草木味,换此虮虱肠。
终然匪我类,教养徒自伤。
不如夺衣巾,弃置山野傍。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王冕是一位著名的古代文化人物,他天性聪明,精通天文地理,具有广泛的知识,是中国古代文化领域的杰出代表。以下是对王冕的评价:
才华横溢:王冕非常聪明,二十岁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被誉为“天才”。他不仅精通书画、音乐、卜算等多种艺术,还擅长文学创作,是唐代一位杰出的文化人。
游走人生:王冕虽然聪明才智过人,但他性情孤傲,蔑视权贵,远离富贵功名,选择了自由而闲适的生活方式。他一生游荡于各地,不求功名利禄,只寻求心灵的自由,体现出了一种独立、自由的精神追求。
文化成就:王冕在书画、文学、音乐等艺术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特别是在书画方面具有极高的造诣,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是在山水画方面影响甚大。

关键词解释

  • 弃置

    读音:qì zhì

    繁体字:棄置

    短语:不了了之 压 束之高阁 按 撂 闲置 搁

    英语:to throw away

    意思:(弃置,弃置)

     1.抛弃

  • 山野

    读音:shān yě

    繁体字:山野

    英语:hill

    意思:亦作“山埜”。
     
     1.山岭原野。
      ▶汉·刘向《九叹•惜贤》:“搴薜荔于山野兮,采捻支于中洲。”
      ▶三国

  • 不如

    读音:bù rú

    繁体字:不如

    英语:not equal to

    意思:
     1.比不上。
      ▶《易•屯》:“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谚曰,积

  • 夺衣

    读音:duó yī

    繁体字:奪衣

    意思:(夺衣,夺衣)
    夺袍。喻在诗文竞赛中获胜。
      ▶《剪灯余话•琼奴传》:“﹝耕云﹞因唿二生至前,指壁间所挂‘惜花春起早’、‘爱月夜眠迟’、‘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四画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