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别宣上人》 修道来几时?

修道来几时?

意思:修道来多长时间?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赠别宣上人》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而富有象征性的语言,描绘了一位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和人生体验。 首先,诗中描述了上人所在的世界,是那么清净,就像白莲花在水上漂浮,却不着水。这里,白莲花被用作象征,代表了上人内心的清净和超脱。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征着纯洁和高尚,这也反映了修行者内心的清净无染。 接着,诗中表达了修行者的悟性。他们理解了泡幻的道理,即世间万物都是虚幻的,就像水泡一样短暂易逝。这种理解使他们能够远离尘世的污垢和尘埃,保持内心的清洁。 在描述修道的时间和身心状态时,诗人使用了“修道来几时?身心俱到此。”这句话,表达了修行者投入修道的时间已经很长,他们的身心都已经达到了这种境界。这也反映了修行者的坚韧和恒心。 然而,诗人也表达了自己被世网牵绊的遗憾。“嗟予牵世网,不得长依止。”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被世间的牵挂和束缚所困扰,无法长久地依止于修行。这也反映了修行者的普遍困境,即如何在修行和生活中保持平衡。 最后,“离念与碧云,秋来朝夕起。”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天的碧云中,远离尘念的景象。这表达了诗人对修行的渴望和对自由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和人生体验,充满了对清净、悟性、修道和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它以简洁而富有象征性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上人处世界,清净何所似?
似彼白莲花,在水不着水。
性真悟泡幻,行洁离尘滓。
修道来几时?
身心俱到此。
嗟予牵世网,不得长依止。
离念与碧云,秋来朝夕起。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修道

    读音:xiū dào

    繁体字:修道

    英语:cultivate oneself according to a religious doctrine

    意思:(参见脩道)

     1.犹行道,谓实践

  • 几时

    读音:jǐ shí

    繁体字:幾時

    英语:what time; when

    意思:(几时,几时)

     1.多少时候。
      ▶汉武帝《秋风辞》:“少壮几时兮,奈老何!”唐·韩愈《祭十二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