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旧题宝胜寺壁》 佛地也容担板汉,梵音莫近采菱声。

佛地也容担板汉,梵音莫近采菱声。

意思:佛地的容挑板汉,不要靠近采菱梵音声。

出自作者[宋]胡仲弓的《旧题宝胜寺壁》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描绘了美丽的湖光景色,以及寺庙和僧人的宁静生活。 首句“十里湖光镜样平,银潢一带向东倾。”描绘了湖面的平静和清澈,如同镜子一般。银潢一词,可能指的是银河,在此处象征着湖水的清澈。这一句流露出诗人对湖光美景的赞叹之情。 “寺从杨柳阴中出,僧在莲花会上行。”这两句描绘了寺庙的美丽环境和僧人的宁静生活。杨柳和莲花都是佛教的象征,代表着和平与纯洁。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寺庙的宁静和祥和。 “佛地也容担板汉,梵音莫近采菱声。”这两句诗描绘了寺庙的包容性和和谐性。担板汉可能指的是在佛门中修行的人,他们可能并不完全符合传统的佛教修行方式,但他们的存在并没有破坏寺庙的和谐。而采菱声则可能指的是寺庙周围的渔民或农夫,他们的活动并没有打扰到僧人们的修行。 最后两句“我来借榻醒尘梦,归去吟诗韵更清。”表达了诗人对这里的喜爱,他想要在这里借榻修行,以摆脱尘世的烦恼。而归去之后,他的诗歌也会变得更加清新。这表明诗人不仅被这里的景色所吸引,也对其精神内涵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美丽的湖光景色、宁静的寺庙生活以及诗人的内心感受。它是一首富有情感和哲理的诗,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思考人生的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十里湖光镜样平,银潢一带向东倾。
寺从杨柳阴中出,僧在莲花会上行。
佛地也容担板汉,梵音莫近采菱声。
我来借榻醒尘梦,归去吟诗韵更清。

关键词解释

  • 梵音

    读音:fàn yīn

    繁体字:梵音

    英语:Brahma voice

    意思:
     1.梵呗。
      ▶南朝·梁·慧皎《高僧传•经师论》:“咏经则称为转读,歌赞则号为梵音。”
      ▶唐·宋

  • 采菱

    读音:cǎi líng

    繁体字:埰菱

    意思:(参见採菱)
    古代歌曲名。
      ▶《楚辞•招魂》:“《涉江》、《采菱》,发《扬荷》些。”
      ▶王逸注:“楚人歌曲也。”
      ▶南朝·宋·谢灵运《道路忆山中》

  • 佛地

    读音:fó dì

    繁体字:佛地

    意思:
     1.谓超脱生死、灭绝烦恼的境界。
      ▶《坛经•般若品》:“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2.犹佛。
      ▶南朝·梁·沈约《佛知不异众生知义》:“凡

  • 担板

    读音:dān bǎn

    繁体字:擔闆

    意思:(担板,担板)
    呆板。
      ▶宋·华岳《自讼》诗:“我生素不事诙谐,担板方头唤不回。”
      ▶清·黄宗羲《论文管见》:“叙事须有风韵,不可担板。”
      ▶郭绍虞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