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定风波 三山送卢国华提刑,约上元重来》 后会丁宁何日是?

后会丁宁何日是?

意思:后来会叮嘱何天是?

出自作者[宋]辛弃疾的《定风波 三山送卢国华提刑,约上元重来》

全文赏析

【注释】
  ①作于绍熙四年(1193)冬。按:稼轩是年春奉诏入京,迁太府少卿。是年秋,出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旋即返回福州。此词即写于福建安抚使任上。卢国华:卢彦德,字国华,浙江丽水人。继稼轩之后,为福建提点刑狱使,随即又调往福建建宁府负责漕运事务。故稼轩作词送行。上元:旧历正月十五称上元节。  词写依依惜别之情。“少日”陪衬“老来”离别之不堪,盖来日无多,深畏再见之难。三四句想象别后思念,含蓄深厚。下片放眼万里江山,不作儿女情态,视野与心胸极开阔。结三句应题“约上元重来”。“春风十里放灯时”,景象甚美,与“无限江山”句相呼应,开朗乐观,尽扫送别感伤气氛。
  ②“少日”两句:谓自己年事已高,最怕离别送行。
  ③“极目”三句:希望别后通过梅花互通友情。此暗用陆凯《赠范晔》诗意:“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④“无限”三句:谓友人万里江山尚未行遍,丈夫志在四方,乡亲父老不须和泪相送。旌旗:此当指送行时的仪仗队列。
  ⑤“后会”三句:即题序所云:约友人上元重来相会。按:建宁府亦属闽地,并与福州相去不远,故有此约。后会:以后相会。丁宁:即叮咛。放灯:上元节也称放灯节。古有上元放灯、观灯的习俗。
-----------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少日犹堪话别离,老来怕作送行诗。
极目南云无过雁。
君看,梅花也解寄相思。
无限江山行未了。
父老,不须和泪看旌旗。
后会丁宁何日是?
须记,春风十日放灯时。
作者介绍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丁宁

    读音:dīng níng

    繁体字:丁寧

    英语:Dingning

    意思:(丁宁,丁宁)

     1.古代乐器名。即钲,似钟而小。
      ▶《国语•吴语》:“昧明,王乃秉枹,亲就鸣钟鼓。丁宁

  • 何日

    引用解释

    哪一天;什么时候。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仲仙 ﹞又吟曰:‘儂别去,泪双流,使我揉断离肠何日休。’” 刘大白 《各各作工》诗:“各各作工,各各作工!什么财东,什么雇佣,一样的人,阶级重重!无人不工,何日成功!”

    读音:hé rì

  • 后会

    读音:hòu huì

    繁体字:後會

    意思:(后会,后会)

     1.日后相会。
      ▶《孔丛子•儒服》:“彼有恋恋之心,未知后会何期。”
      ▶唐·朱放《江上送别》诗:“惆怅空知思后会,艰难不敢料前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