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喜雨》
我幸又已多,锄耒坐不执。
我幸又已多,锄耒坐不执。
意思:
幸好我已经又多,锄禾坐不执。
出自作者[宋]苏辙的《喜雨》
全文创作背景
宋人苏辙的《喜雨》创作背景是,在嘉祐六年(1061年),他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今陕西凤翔)府判官。次年,他开始修建房舍,并在公馆北面建了一座亭子,作为休息场所。那年春天久旱无雨,亭子建成时,碰巧下了一场大雨,民众欢欣鼓舞。因此,苏辙将此亭命名为“喜雨亭”,并写下了这篇文章。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可以查阅文学史或相关书籍获取更多信息。
相关句子
我幸此生,不忘本始。
-- 出自《和陶命子韵示津调官》作者:[宋]吴芾
嘱公如得谢,呼我幸寄音。
-- 出自《和潞公超然台次韵》作者:[宋]苏轼
我幸与周旋,一醉那得辞。
-- 出自《中夜对月小酌客愁》作者:[宋]陆游
儿曹相与语,我幸乏此才。
-- 出自《和陶渊明乞食诗一首》作者:[宋]赵蕃
卜邻傥君等,老我幸无怨。
-- 出自《吕城待闸得陈魏二生晤语》作者:[宋]陈造
我幸七尺身,燥土余三尺。
-- 出自《七十翁吟五言古体十首》作者:[宋]方回
老我幸已多,苟脱兵火难。
-- 出自《病稍愈戏书三十韵》作者:[宋]方回
君王不我幸,弃置何怨伤。
-- 出自《昭君词》作者:[宋]赵文
岁月不可留,又已闻鸣蛩。
-- 出自《感旧》作者:[宋]罗公升
年华又已暮,客恨更难裁。
-- 出自《枕上作》作者:[宋]晁说之
既言覆其巢,又已攫其儿。
-- 出自《志哀寄吴氏二首》作者:[明]王稚登
身事岂能遂,兰花又已开。
-- 出自《病起》作者:[唐]贾岛
转盼又已没,但见千顷波。
-- 出自《昔游诗》作者:[宋]姜夔
转盼又已没,但见千顷波。
-- 出自《昔游诗 其二》作者:[宋]姜夔
度日少复佳,此岁又已卒。
-- 出自《简彦博审知》作者:[宋]赵蕃
举酒迭相贺,骄气又已盈。
-- 出自《浙江舟行遇风》作者:[宋]黄榦
世事从他多锄鋙,生涯如我亦凄凉。
-- 出自《秋夜书怀》作者:[宋]高翥
不执不破,是名实相。
-- 出自《偈》作者:[宋]富弼
古云不执弓,防患术已媮。
-- 出自《下帷斋》作者:[宋]周邦彦
狸奴不执鼠,同我爱青毡。
-- 出自《小室》作者:[宋]陆游
汉东不执象,河朔方斗龙。
-- 出自《奉和圣制行次成皋途经先圣擒建德之所感而成》作者:[唐]苏颋
不执铁如意,睛偷金叵罗。
-- 出自《拾诸公馀韵赠辉禅师兼奉答勾龙伯秋谒广利辉》作者:[宋]王灼
诗句原文
夺官分所甘,年来禄又绝。
天公尚怜人,岁赍禾与麦。
经冬雪屡下,根须连地脉。
庖厨望饼饵,瓮盎思曲糵。
一春百日旱,田作龟板拆。
老农泪欲堕,无麦真无食。
朱明候才兆,风雷起通夕。
田中有人至,膏润已逾尺。
继来不违愿,饱食真可必。
民生亦何幸,天意每相恤。
我幸又已多,锄耒坐不执。
同尔乐丰穰,异尔苦税役。
时闻吏号呼,手把县符赤。
岁赋行自办,横敛何时毕。
作者介绍
苏辙简介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关键词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