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望庐山》 云舒雾卷互明灭,倏忽变态无停留。

云舒雾卷互明灭,倏忽变态无停留。

意思:云舒雾卷互明灭亡,瞬间变化没有停留。

出自作者[宋]李纲的《望庐山》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隐居庐山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庐山深深的喜爱和眷恋。 首联“多年不省庐山面,江上初从望中见”,表达了作者长时间没有见到庐山,直到在江上初次从望远中见到庐山的惊喜。颔联“秀骨苍颜五老人,顾我欣然如素善”,描绘了作者眼中的庐山五老峰,形如五个老人,神态安然,对作者欣然微笑,仿佛是老朋友一样。 颈联“香炉顶上紫烟浮,瀑布遥看银汉流”,描绘了庐山香炉峰顶的紫烟缭绕,瀑布如银河般流淌的壮丽景象。这一联通过视觉和想象的描绘,展现了庐山的壮美。 接下来的几联,作者描绘了自己在庐山的游历和感受,表达了对庐山的深深喜爱和眷恋。“却因幽梦寻邱壑,风花何物宛如昨”,表达了作者在梦中也想着庐山,醒来后发现梦中的景象依然美好。“纵令真是梦中看,梦未觉时良不恶”,即使这是在梦中看到的景象,但醒来后依然觉得它很好。 整首诗充满了对庐山的热爱和眷恋之情,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庐山的壮美和魅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满足。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多年不省庐山面,江上初从望中见。
秀骨苍颜五老人,顾我欣然如素善。
香炉顶上紫烟浮,瀑布遥看银汉流。
云舒雾卷互明灭,倏忽变态无停留。
却因幽梦寻邱壑,风花何物宛如昨。
纵令真是梦中看,梦未觉时良不恶。
平生所愿今乃偿,宽著日月游山房。
青鞋布袜久已办,百钱挂杖聊徜徉。
作者介绍 汤显祖简介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

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年),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旋即又遭免职。他多次上疏陈诉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绍兴十年(1140年),病逝于仓前山椤严精舍寓所,追赠少师。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号“忠定”。

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关键词解释

  • 明灭

    读音:míng miè

    繁体字:明滅

    英语:flicker

    意思:(明灭,明灭)

     1.谓忽明忽暗。
      ▶唐·王维《山中与裴迪秀才书》:“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

  • 倏忽

    读音:shū hū

    繁体字:倏忽

    短语:转眼间 一瞬间 转眼 一念之差 弹指之间 转手 瞬息 顷刻间 瞬时 转瞬 瞬 转瞬间 瞬间 一下子 转 刹那间 转脸 时而 一晃 倏

    英语:

  • 变态

    读音:biàn tài

    繁体字:變態

    短语:醉态 动态 静态 语态 丑态 病态 液态 气态 时态 固态

    英语:metamorphosis

    意思:(变态,变态)<

  • 互明

    读音:hù míng

    繁体字:互明

    意思:谓明乎此则彼亦明。
      ▶《礼记•王制》“大国之卿不过三命,下卿再命,小国之卿与下大夫一命”汉·郑玄注:“不着次国之卿者,以大国之下互明之。”
      ▶孔颖达疏:“以大国之卿不过

  • 停留

    读音:tíng liú

    繁体字:停留

    短语:栖息 待 停 栖 留 闷 羁 盘桓

    英语:stay somewhere temporarily

    意思:谓不继续前进或移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