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金精山》 金精山高绝尘俗,中通洞天石削玉。

金精山高绝尘俗,中通洞天石削玉。

意思:金精山高绝尘习俗,中通洞天石削玉。

出自作者[宋]周薰的《金精山》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金精山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诗人通过对金精山的描绘,展现了其高峻、险峻、幽静的特点,以及其中蕴含的道教文化气息。 首句“金精山高绝尘俗”,以高远的视角开篇,将金精山置于尘世之外,突显其超然物外的气质。接下来的“中通洞天石削玉”,则形象地描绘了金精山的地貌特征,山洞幽深,石壁陡峭,如同仙境一般。 第二句“仙家庭院昼不扃”,表达了金精山上道观的神秘氛围,白天也不关门闭户,仿佛与世隔绝。紧接着的“草色迷阶秋雨绿”,则描绘了金精山的自然景色,秋雨滋润着青草,使得台阶都被草色所掩盖,给人一种宁静、幽雅的感觉。 第三句“香炉峰前青可掬”,以香炉峰为代表,展现了金精山的青翠欲滴之美。而“石鼓坛边翠如沐”,则描绘了石鼓坛边的绿意盎然,如同沐浴在绿色的海洋之中。 最后两句“道人采药青牛还,铁笛声穿山鬼哭”,则表现了金精山上的道士生活。道人骑着青牛采药归来,铁笛声回荡在山谷之间,仿佛连山鬼都被这美妙的音乐所感动,哭泣起来。这里的“山鬼哭”并非真的鬼魂哭泣,而是用来形容铁笛声悠扬动听,如同山鬼的哭泣一般。 整首诗通过对金精山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神秘的道教文化气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片仙境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金精山高绝尘俗,中通洞天石削玉。
仙家庭院昼不扃,草色迷阶秋雨绿。
香炉峰前青可掬,石鼓坛边翠如沐。
道人采药青牛还,铁笛声穿山鬼哭。

关键词解释

  • 中通

    读音:zhōng tōng

    繁体字:中通

    意思:中等,普通。
      ▶鲁迅《彷徨•肥皂》:“我一气看了六七样,都要四角多,没有买;看一角一块的,又太坏,没有什么香。我想不如中通的好,便挑定了那绿的一块,两角四分。”

  • 尘俗

    读音:chén sú

    繁体字:塵俗

    英语:this mortal world

    意思:(尘俗,尘俗)

     1.犹尘世,人间。
      ▶《晋书•隐逸传•索袭》:“宅不弥亩而志忽九州,形居

  • 洞天

    读音:dòng tiān

    繁体字:洞天

    英语:cave heaven; fairyland; a heavenly abode

    意思:
     1.道教称神仙的居处,意谓洞中别有天地。后常泛指风景胜地。

  • 金精

    读音:jīn jīng

    繁体字:金精

    英语:aurin

    意思:
     1.西方之气。
      ▶《后汉书•郎顗传》:“凡金气为变,发在秋节……金精之变,责归上司。”
      ▶《文选•弥衡<鹦

  • 绝尘

    读音:jué chén

    繁体字:絕塵

    英语:dust-tight

    意思:(绝尘,绝尘)

     1.脚不沾尘土。形容奔驰神速。
      ▶《庄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 通洞

    读音:tōng dòng

    繁体字:通洞

    意思:通晓明察。
      ▶《文子•守真》:“通洞条达,澹然无事。”
      ▶《淮南子•修务训》:“若夫尧眉八彩,九窍通洞,而公正无私。”
      ▶高诱注:“洞达圣道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