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游三游洞游洞之日有亭吏乞诗既为留三绝句于》
唐人昔未到,古俗此为家。
唐人昔未到,古俗此为家。
意思:
唐朝人从前未到,古代风俗这是家。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游三游洞游洞之日有亭吏乞诗既为留三绝句于》
全文赏析
原题:游三游洞游洞之日有亭吏乞诗既为留三绝句于洞之石壁明日至峡州吏又至意若未足乃复以此诗授之
相关句子
谱接唐人传,句与唐人俪。
-- 出自《赠白湛囦》作者:[宋]卫宗武
唐人四字鲜妍。
-- 出自《柳梢青·官已尚书》作者:[宋]程珌
但认得、唐人旧句。
-- 出自《贺新郎·试问司花女》作者:[宋]王奕
唐人书画在,明日更殷勤。
-- 出自《三贤堂》作者:[宋]张景脩
蹉跎陶唐人,鞭挞日月久。
-- 出自《上水遣怀》作者:[唐]杜甫
唐人未知好,论著始于陆。
-- 出自《寄周安孺茶》作者:[宋]苏轼
唐人重人日,往往见于诗。
-- 出自《人日感怀因寄玉山亲旧并以示当涂溧阳诸表弟》作者:[宋]赵蕃
离鹤昔未离。
-- 出自《八咏诗 夕行闻夜鹤》作者:[南北朝]沈约
十倍光华昔未逢。
-- 出自《减字木兰花·粉消妆半》作者:[宋]叶梦得
羌虏昔未平,华阳积僵尸。
-- 出自《过梁州奉赠张尚书大夫公》作者:[唐]岑参
莱公昔未遇,寂寞在巴东。
-- 出自《过巴东县不泊闻颇有莱公遗迹》作者:[宋]苏轼
黁公昔未化,来往淮山曲。
-- 出自《书*公诗后》作者:[宋]苏轼
黁公昔未化,来往淮山曲。
-- 出自《书黁公诗后(并叙)》作者:[宋]苏轼
豪俊昔未遇,白日无光辉。
-- 出自《梁父吟》作者:[宋]张耒
汉光昔未遇,颇为兄嫂欺。
-- 出自《拟古》作者:[宋]苏泂
重到古招提,青松旧围。
-- 出自《冷泉亭和贾秋壑韵》作者:[宋]潘玙
学古既到古,反求鉴者难。
-- 出自《送人登第东归》作者:[唐]刘驾
还乘小(舟娄)艓,却到古湓城。
-- 出自《重到江州感旧游题郡楼十一韵》作者:[唐]白居易
一家文到古,万世月行秋。
-- 出自《次陈肩夔韵》作者:[宋]姚勉
水帘不卷非朝夕,芝石长生到古。
-- 出自《淳佑壬子王正人谒仙荐芗有感而题》作者:[宋]赵善浥
洗眼上林看跃马,贺诗先到古宣城。
-- 出自《送张轩民寺丞赴省试》作者:[宋]苏轼
到处为家。
-- 出自《行香子 自咏》作者:[元]王丹桂
寂寞道为家。
-- 出自《卧病家园》作者:[唐]陈子昂
化敌为家,虑则中。
-- 出自《乐府杂曲·鼓吹铙歌·苞枿》作者:[唐]柳宗元
化敌为家,虑则中。
-- 出自《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梁之余,保荆衡巴巫,》作者:[唐]柳宗元
独有诗人依旧、菊为家。
-- 出自《虞美人·故园处处都荒雨》作者:[宋]陈著
诗句原文
一径绕山翠,萦纡去似蛇。
忽惊溪水急,争看洞门呀。
滑磴攀秋蔓,飞桥踏古槎。
三扉迎北吹,一穴向西斜。
叹息烟云去,追思岁月遐。
唐人昔未到,古俗此为家。
洞暖无风雪,山深富鹿豭。
相逢衣尽草,环坐髻应髽。
灶突依岩黑,樽罍就石洼。
洪荒无传记,想像在羲娲。
此事今安有,遗踪我独嗟。
山翁劝留句,强为写槎牙。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唐人
读音:
táng rén
繁体字:
唐人
英语:
Chinese
意思:
1.指唐代人。
▶《宋史•文苑传六•米芾》:“冠服效唐人,风神萧散,音吐清畅。”
2.指中国
唐人详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