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杂兴十首》 少喜清谈拙自谋,行年至此复焉求。

少喜清谈拙自谋,行年至此复焉求。

意思:年轻时喜欢清谈拙自计划,走年到这又哪里去。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杂兴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少喜清谈拙自谋,行年至此复焉求。归休谁肯争幽谷,贫杀犹堪买沃洲。》是作者对自身早年清谈自谋的反思,对晚年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自嘲。 首联“少喜清谈拙自谋,行年至此复焉求。”表达了作者早年喜欢清谈,但对自己的谋划并不满意,直到现在才明白,人生走到这里,已经没有太多的追求了。这一联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作者对早年生活的反思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 颔联“归休谁肯争幽谷,贫杀犹堪买沃洲。”表达了作者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但现实中却没有人愿意和他争抢幽谷,只有贫穷才能让他买下沃洲(即传说中的仙境)。这一联通过描绘幽谷和沃洲这两个意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现实世界的差距。 颈联“笛作曾垂安石泪,扇遮难护彦回羞。”运用了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安石泪指的是东晋谢安的故事,他曾因政治失意而流涕伤心,而彦回羞则是指唐代的李彦回因失意而自惭形秽。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暗示了作者自己的心境。 尾联“伯阳老去差奸黠,真出函关不少留。”用老子和函谷关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自嘲。老子因为被世人误解而离开了繁华的都市,来到幽静的深山老林中修炼。作者在这里用老子自嘲,表达了自己对于现实世界的无奈和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反思、向往、自嘲等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现实世界的无奈和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于自己早年清谈自谋的反思和对晚年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读来令人感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少喜清谈拙自谋,行年至此复焉求。
归休谁肯争幽谷,贫杀犹堪买沃洲。
笛作曾垂安石泪,扇遮难护彦回羞。
伯阳老去差奸黠,真出函关不少留。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行年

    读音:xíng nián

    繁体字:行年

    英语:biography

    意思:
     1.经歷的年岁,指当时年龄。
      ▶唐·杜甫《狂歌行赠四兄》:“与兄行年校一岁,贤者是兄愚者弟。”
      

  • 清谈

    读音:qīng tán

    繁体字:清談

    英语:empty talk

    意思:(清谈,清谈)
    亦作“清谭”。
     
     1.清雅的谈论。
      ▶汉·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二:“清谈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