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石门戍》 到此空思吴隐之,潮痕草蔓上幽碑。

到此空思吴隐之,潮痕草蔓上幽碑。

意思:到这个空思考吴隐之,潮痕草蔓上幽碑。

出自作者[唐]李群玉的《石门戍》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吴隐之的遗迹以及贪泉的传说。吴隐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人物,他曾是东晋时期的官员,以他的清廉品德而闻名。而贪泉则是传说中的一个地方,据说喝了那里的水会变得贪婪。 首句“到此空思吴隐之”,诗人表达了对吴隐之的高尚品德和清廉作风的怀念,来到此地,让人不禁思考他的事迹。这里的“空思”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潮痕草蔓上幽碑”描绘了潮水痕迹和蔓草覆盖的寂静碑文的景象,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关注和敬意。潮水痕迹和蔓草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而幽碑则代表了那些被遗忘或被忽视的历史文物。 “人来皆望珠玑去”一句,揭示了人们来此地的普遍心态,希望带走这里的财富。这里的“珠玑”通常用来指代财富或珍贵物品,反映了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和渴望。 最后,“谁咏贪泉四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贪泉传说的深深思考。诗人询问,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谁会去咏叹贪泉的四句诗?这暗示了诗人对于贪婪和不义的批判,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清廉和正直的坚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吴隐之的遗迹和贪泉的传说,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廉和正直的坚守,以及对贪婪和不义的批判。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到此空思吴隐之,潮痕草蔓上幽碑。
人来皆望珠玑去,谁咏贪泉四句诗。
作者介绍
李群玉,唐代澧州人,极有诗才,“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但他“一上而止”,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关键词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